“乡土发型师”京城亮绝活

日期:2011.04.07 点击数:33

【类型】报纸

【地址】地址1

【版次】第B1版(民生)

【入库时间】2015.05.25

【全文挂接】

【全文】

“妈祖头,大海衫,蓝黑裤子寄平安。”在央视节目里,妈祖帆形发髻再次展示妈祖故里特有的民俗风情。然而,你可知道这别致的发型究竟出自何人之手?请看——

本报记者  蔡晨晖

妈祖帆形发髻,也叫“妈祖头”、“帆船头”。这次进京参加央视《欢乐中国行———魅力莆田·湄洲岛》主题晚会节目录制的5名年轻湄洲女在表演时,都梳着这样独特的发型展示妈祖故乡的别样风情。而这几个年轻湄洲女在荧屏中夺目的靓丽风采的幕后,有一名“乡土发型师”在默默付出着。她就是随年轻湄洲女们一同进京的湄洲岛高朱村村民高玉桂。

5名年轻湄洲女3月30日下午彩排,3月31日下午录制时,都要梳妈祖帆形发髻的。而61岁的高玉桂一吃完早饭,不顾长途奔波的劳累和晕车的辛苦,便忙着为参加录制节目的5名年轻湄洲女梳妈祖帆形发髻。

“‘妈祖头’分成3部分,头发两边丝丝分明的是海浪,顶上中间的是舵轮,前方的是舵,后面的这个最有特色的是船帆。还有银钗,是摇橹的船桨;盘在发髻里的红头绳,象征缆绳……”3月30日上午10点多,在北京星光梅地亚酒店内,高玉桂一边忙活着,一边向我介绍妈祖帆形发髻的特点。

“其实,‘妈祖头’学起来很简单,但要梳得好就有点难了。不过,只要因人而异,搭配好脸型、头型,经常练练,就会让湄洲女们‘顶上开花’的。” 高玉桂补充说道。

谈话间,一名年轻湄洲女在高玉桂的灵巧双手的演绎下慢慢地“复古”,发型也从现代女孩变成古韵浓郁的祖辈模样。“这些漂亮的湄洲姑娘们来到北京,就是要让全国人民都能通过中央电视台看到咱们家乡最有特色的‘妈祖头’。” 高玉桂一边端详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一边不时整理着成型的发型,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神态。

而这些年轻湄洲女们在央视舞台上录制节目时,坐在舞台下默默观赏的高玉桂也总是喜形于色。

高玉桂说,自己的手艺传自她奶奶。在她小时候,她常常好奇地站在一旁看奶奶梳“妈祖头”。后来,她奶奶年纪大双手不灵活了,她便自告奋勇地要替奶奶梳头。让大家没想到的是,她梳出来的“妈祖头”比奶奶自己梳的还要好。在帮她奶奶梳了10多年“妈祖头”后,她便没有再梳了。因为,到她母亲那一代时,除了出嫁当天,就很少有人梳这种头了。然而,近些年,每逢妈祖节庆活动时,又时兴梳“妈祖头”了。

她回忆说,大约10年前,她的外甥女因导游工作需要,让她帮忙梳“妈祖头”,她才“重操旧业”。紧接着,她外甥女的一些同事也找上门,请她梳“妈祖头”。后来,湄洲岛管委会的人也看中了她的手艺,一有大型活动,就请她去为演员们梳“妈祖头”。有的时候要20多个小时连续忙活,站得脚发麻,梳得手僵硬,但她和其他几位老大娘都坚持下来了,为的是向来宾和游客展现最漂亮的“妈祖头”。

“说来好玩,像我奶奶,她虽然会自己梳‘妈祖头’,但不会给别人梳;我呢,会给别人梳,但不会给自己梳;我的2个儿媳妇,现在都学了一点,也会梳‘妈祖头’。”高玉桂说,“湄洲岛管委会现在也在培养年轻人学梳‘妈祖头’了。我希望,这些年轻人很快可以比我梳得更好!”

“妈祖头,大海衫,蓝黑裤子寄平安。”在我拍照采访时,年轻的湄洲女王龙珠哼起这句当地民谣,她说:“妈祖的慈爱无处不在,听说这发型体现了妈祖希望渔民打渔一帆风顺。这发型很好看,也很奇特,我也想好好学学。”

梳妈祖帆形发髻要经过不少程序,头发短的还要借助一些辅助物品来固定发式。

“妈祖头”上的“舵轮”是用渔网做的。

一名湄洲女对着镜子在整理“妈祖头”,她也想学学这祖辈流传下来的传统手艺。

3 0
相关文章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