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自典:在尴尬和寂寞中挺进

日期:2008.05.07 点击数:462

【类型】报纸

【地址】地址1

【入库时间】2015.05.25

【全文挂接】

【全文】

水墨画《惠安纪行》

彩墨画《吉祥?惠安女》许自典的工作室不大,像个方正的火柴盒,不过,光线还好,窗外就是泉安中路。车水马龙,汽车喇叭声,商店里的音乐声交织在一起,异常喧闹。

“心远地自偏;闹中取静。”许自典顺手关上窗,嘈杂和尘嚣被挡在了窗外,被挡住了的还有那不尽的功利与诱惑,室内变得出奇的安静。塞满书的落地书橱、瓶瓶罐罐、石膏头像和各种形状的静物,简单却实用的画桌画板、扎堆摆放的毛笔颜料、一摞摞成型或未成型的画稿塞满一个个纸箱……这一切,无不散发着艺术的气息。

■本报记者 李杰 实习生 魏求 文/图

许自典,晋江人,1988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供职于晋江市文化馆,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晋江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泉州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现代水墨、重彩画的创作与研究。

1. 三杯铁观音下喉,他右手拿起画笔,左手放在背后,深深吸一口气,然后,时而挥毫泼墨,时而凝神沉思,或勾或抹,或缓或急。

“好了!”不到半小时,他把笔往墙角一扔,一幅人物画告成。一看,又是惠安女。

他似乎对惠安女情有独钟。因为,在他的画室里,大大小小的画框镶满千姿百态的惠安女,满屋的“斗笠短衫”!

如此偏爱,易被人误以为二者之间应该有着某种特殊的情缘或故事,然而,他摇摇头,笑道:“作为绘画、摄影、文学等艺术创作的素材,经过不断提炼和加工后,惠安女形象已突破了惠安这一狭小的地域,成了独具闽南特色的文化标志。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引起了海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惠安女形象已从闽南走向了世界。”

许自典出生于晋江内坑古山村―――典型的山乡,地地道道的闽南农村。小时候,水沟、鱼塘、龙眼树园、竹林、水田……都是他和流着鼻涕的小伙伴们快乐的天堂。这一切,他都想呈现在画纸上。

2. 自小,他就喜爱绘画。课堂上,他常背着老师画,把书本立在桌上遮掩,但还是无法逃脱老师的“火眼金睛”,直至涂鸦的纸和笔一并被没收。

“有个地方,是我绘画的启蒙之地―――古厝厅堂的白灰墙。”课堂上不许乱画,他便打起了家里厅堂上那面白灰墙的主意。从学校拿回各色粉笔头,一回到家,便站在板凳上,踮起脚,在白灰墙上信笔涂鸦,一阵挥舞,灰白的墙壁一下成了多彩的世界,内容大抵都是戴着五角星军帽的解放军拿着枪,喝令反动派“缴枪不杀”的情景。看着满壁的杰作,他暗自得意,而且充满了对当兵的幻想。

此时,背后突然响起了“缴枪不杀”声―――糟糕,阿叔从地里干完活回来了!

“浑小子,你无法无天,到处乱画……”一顿臭骂后,再罚站,数小时后,阿叔冷笑着凑过来,“小子,还画吗?洗墙去!”于是,他亲手画的杰作不得不毁于自己之手。心爱的作品没了,但“创作”的乐趣始终萦绕在他心头。过不了几天,他的手又开始痒了。墙上又冒出了不少他的涂鸦之作,自然,又遭阿叔的呵斥、罚站、洗墙,如此反复,便成了许自典作画的前奏和尾声……

“有幸与阿叔同住一座厝。我要感谢阿叔。也许,我最终走上绘画这条路,跟小时候不断涂了又画画了又涂有很大关系。”回忆当时的情景,许自典脸上略带些“坏坏”的笑。

“阿叔发怒时很暴躁,孩子们背后叫他‘虎’,但平时很温和。”许自典永远记得阿叔那张脸,那张发怒时黝黑而略显古铜色的,具有闽南农民特色的脸。

3. 的确,生于斯,长于斯,许自典对闽南民间民俗风情有着独特的感知,一砖一瓦,每个人,每种风俗,都转化为印记,深深地烙在他的每一幅画上。

《打场》是他第一幅真正反映闽南风情的作品,也是第一幅获奖之作。

“获奖带有偶然性,创作却需必然的积淀。”谈到创作体会,他说,打场是农村司空见惯的一个场景,很少人注意它,对它感兴趣,一旦用艺术的眼光看待它,它却是很好的创作素材。

1982年,许自典还在读高中。一天,他与同伴来晋江县城游玩,刚好文化馆正举办现代民间绘画(当时叫农民画)培训班,他毫不犹豫报了名,参加了培训,美术理论和创作技巧不断提高。

那年秋天,村里的打谷场上,“乒乒乓乓”不绝于耳,乡亲们奋力挥动着打谷槌,好一幅丰收繁忙的景象!接连好几天,这情景在他脑海不断翻滚,“折腾”着他。某个晚上,他突然从床上猛地跳起,铺纸提笔,一幅《打场》一挥而就。后来,作品入选福建省现代民间绘画展,并被选送到北京和菲律宾展出。

4. 没想到,《打场》的小小成功,竟促成了他报考美术院校的决心和勇气。1985年,许自典如愿考上了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

大学毕业后,当了三年的美术教师,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被调到晋江文化馆,从事美术创作与辅导。

“许自典善良多思,对艺术的感知很敏锐。其绘画带有明显的滞涩感、沧桑感与神秘感。”许自典的老师、福建师大美术系林以友教授如此评点其画作,“他的尴尬在于,在某一特定时段、特定题材的创作中,他始终孤身挺进。刚在一个陌生的天地盘整出渐渐熟知的脉络,他又将艺术触角伸向了另一片崭新的领域。”林以友说,对许自典作品的赏读一直处于陌生的惊奇与跟踪的紧张刺激中。当然,他像所有画家那样,都渴望不断自我突破不断自我超越。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好事。

去年,获得全国第14届“群星奖”福建选拔赛银奖的《闽南风情》,取材于渔船靠岸,惠安女挑鱼贩卖的情景。不失为用传统中国画的材料,用现代构成、夸张、变形等表现手法创作的一种新尝试,具有浓郁的闽南特色,来源于生活,又升华了生活。

“越是民族民间的,就越是世界的。”许自典笑言,根植闽南热土,求变求新,或许,他是当代绘画潮流之外一个自我发育的个案,尴尬和寂寞将始终伴随着他,但他始终如一,一往无前。

【主要参展参赛】

1996年,《莲花姑娘》(彩墨画)获“丁绍光奖”全国美术大展优秀奖。

2000年,《雅趣》(中国画)参加澳洲中国美术馆藏品展,被澳大利亚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4年,《吉祥?惠安女》(彩墨画)获全国第十三届“群星奖”福建选拔赛银奖。

2005年,《战争年代》(彩墨画)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福建展区展出。

2007年,《闽南风情》(中国画)获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福建选拔赛银奖。

2008年,《民间纸马艺术》(线描)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