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按来源分组
相关搜索词
弘扬·传承·发展
作者: 谌杰   杨敏   来源: 江西日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谌杰本报记者杨敏 全南虽小,却很美。境内自然生态优良,客家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全南人既把丰富的文化遗存传承和弘扬,又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让其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服务。 全南既有尽显古老文明的新石器遗址、宋窑遗址,又有山势险峻,气势雄伟,历代文人墨客登山览胜,多有诗赋的天龙山。尤其是国家级森林自然保护区车
全文:

谌杰本报记者杨敏 全南虽小,却很美。境内自然生态优良,客家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全南人既把丰富的文化遗存传承和弘扬,又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让其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服务。 全南既有尽显古老文明的新石器遗址、宋窑遗址,又有山势险峻,气势雄伟,历代文人墨客登山览胜,多有诗赋的天龙山。尤其是国家级森林自然保护区车八岭,系赣江源头和珠江重要支流所在地,保护区峰峦叠嶂、林海莽莽,保存了丰富的中亚热带动植物种,是绿色休闲、运动保健的理想之地。此外,梅子山、青龙山、圆明山、龙潭瀑布、龙兴湖、瑶山寨、仙女陂、曾氏祠堂、雅溪围屋、李氏宗祠、小叶岽林海等都是人们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11月中旬,记者冒着冬雨走进全南县龙源坝镇雅凤社区,细细欣赏有着百余年历史的围屋,深深地被客家先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建筑工艺而折服。 据介绍,雅溪围屋是赣南客家围屋的佼佼者,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约公元1885年),现存有石围和土围两种。其中,土围高3层,每层有17间房,围长29.8米,宽20.2米,高10.4米,占地约800平方米,大门设两层,有防火设备。石围呈正方形,围高12米,占地面积约410平方米,坐东朝西,依山傍水,地下排水系统良好,具有四水归堂的特点,大门用排石条砌成,3层门固如碉堡,4层围屋均为砖木结构,外墙采用三合土与卵石夯筑而成,围墙及碉楼上设有枪眼和瞭望孔,屋内有一口冬暖夏凉且清澈甘甜的水井,围屋可攻能守。 品读完雅溪围屋,记者来到距县城仅6公里、翠竹绿水古宅彰显人与自然和谐的曾氏祠堂。这座建于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建筑,是全南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善、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古祠堂。城厢镇党委书记黄健告诉记者,结合新农村建设,他们对镇仔村古建筑周边进行了拓展整理,把相邻的一些空闲房屋改造成文化活动场所,村民业余时间可以在此看书读报打羽毛球等。 有着厚重客家历史文化积淀的全南,在积极培育文化产业的同时,充分利用好人文优势吸引投资,广泛传承和弘扬客家先民吃苦耐劳、开拓进取等优秀的精神品质,使之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宝贵财富。 全南是客家民系的重要聚居地之一,县内保留着许多客家民系的文化印记。据不完全统计,该县目前保存完好的客家围屋、民居、祠堂等古建筑就有300多处;许多乡村也还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客家生产生活习俗。为了保护、激活这些历史文化遗存,他们在抓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同时,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及传承人的保护,通过收集实物、整理分类、建立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或通过恢复、举办传统节庆等活动进行传承保护。通过编印《可爱的全南》等乡土文化教材,推动客家文化进课堂,培育文化认同感,提高保护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积极推动既有市场生命力,又有开发潜质的文化表现形式,引入民间资金加以开发,形成文化产业。目前,该县已开发出以观赏雅溪围屋、曾氏宗祠等客家古建筑为主要内容的客家风情体验游等精品旅游线路,以冬头帕为代表的客家服饰系列产品和以烫皮、米果等为主要代表的客家食品系列产品,培育出了醇香园、小玉牌等客家文化产业品牌,每年创造客家文化衍生产品收入近千万元。 利用县域内客家文化遗存丰富的人文优势,全南人大打客家牌,积极开展针对客属企业家的招商引资活动。仅今年以来,他们就先后在香港、番禺、深圳等客属企业家相对集中的地区举办恳谈、招商、推介等活动,并邀请了2批60多人次的客属企业家前来全南寻根访祖、考察投资,先后引进外资3502万美元、内资17198万元。 客家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使全南区域核心竞争力得到提高。新农村建设在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的同时大步推进,现代文化网络覆盖乡村,极大地丰富了当地农民的生活。全县已建起乡村文化中心广场58个,文化中心户392户,村级农家书屋86个。全县干部群众对照客家先民的开拓进取精神,查找自身在精神状态上的不足,过去普遍存在的“满、安、稳”等思想被一一剖析出来,“诚信务实、奋发图强”的新时期“全南精神”被大力倡导,成为激发民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仅今年前10个月,全县就新增个体工商户943户,新增私营企业107家、新增注册资本14361万元。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