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按来源分组
相关搜索词
[1图]边防官兵携百余华裔学生共同感受闽南文化
作者: 李进阳   来源: 中国民族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在春末夏初阳光的沐浴下,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东海街道的蟳埔古城格外清丽。海水泛着金色的波光,就像蟳埔女的头饰一样,绚丽多彩。 蟳埔人就地取材,利用蚵壳和传统的红砖,搭盖起独具特色的民居。4月11日上午,泉州东海街道蟳埔文化旅游景点内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来自泉州师院的105名菲律宾华
全文:

在春末夏初阳光的沐浴下,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东海街道的蟳埔古城格外清丽。海水泛着金色的波光,就像蟳埔女的头饰一样,绚丽多彩。

蟳埔人就地取材,利用蚵壳和传统的红砖,搭盖起独具特色的民居。4月11日上午,泉州东海街道蟳埔文化旅游景点内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来自泉州师院的105名菲律宾华裔学生饶有兴致地听着泉州市后渚边防派出所警官翁琼琼对泉州“蚵壳厝”建筑文化的介绍。

女警翁琼琼身披“闽南文化传播志愿者”的红色绸带,面带着微笑,用中英两种语言,介绍起具有闽南特色的蟳埔文化。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维系海外侨胞及后代与祖国血肉联系的情感和精神纽带。泉州丰泽边防辖区内,文化资源丰富,不仅有观音禅寺、海印寺、美山天妃寺等宗教文化资源,还有蟳埔女、蚵壳厝、南音、歌仔戏、拍胸舞等民俗文化资源。在这些文化资源里,与惠安女、湄洲女并称为“福建三女”的蟳埔女,她们勤劳、勇敢、贤惠、朴实,更具有代表性,她们的生活习俗已经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进一步增进了解中华文化、增进对故乡的感情,该所主动联系泉州师范学院开展此次闽南文化行活动,让华裔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内涵和其中蕴含的美德来次“初体验”,不仅使古老的文化得以传承,也推动和促进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互鉴,还增进了中外友谊。

“这座海上丝绸之路古港边的渔村,曾因为滩涂肥沃而富庶,又因为年代更迭、历史变迁而几度陷入危机,是蟳埔人用勤劳和智慧来改写了这一切。”女警解说员翁琼琼饱满深情地介绍到。

翁琼琼走在队伍的最前列,带领华裔学生穿过弯弯曲曲的小街巷,到处可见形式各异的“蚵壳厝”,一堵堵蚵壳厝如片片鱼鳞,在眼光下十分耀眼好看,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翁琼琼也停下来为他们介绍:“聪明的蟳埔人就地取材,他们利用蚵壳和传统的红砖,搭盖起独具特色的民居。”虽然翁琼琼老家也在泉州,但自小在厦门长大的她,只知道蟳埔女、惠安女、湄洲女并称“福建三女”。关于蟳埔的其他文化,她也不甚了解,因此,在她当文化传播志愿者前,也“恶补”了不少功课。

“我终于踏着祖父儿时的故乡了。”菲律宾学生miky激动地说道。原来,miky的祖辈们是闽南东海附近渔村人,经常听祖父讲的家乡故事很是向往,这次他将把故乡文化带到菲律宾。

在海蛎壳房子外面几名蟳埔女正在劳作,学生们对“大裾衫,阔脚裤”的蟳埔女充满好奇,稚气的双眼满是求知的光泽。同时,她们头上的簪花围让同学们大开眼界:鲜花做成的簪花围戴在头上,就像是顶着一个缤纷的“小花园”。几位调皮的学生围着蟳埔女嚷着要学梳头,只见蟳埔女将秀发整理后盘于脑后,梳成圆鬓,穿上一支“骨鬓”,然后围上一圈圈含苞的茉莉花、白玉兰和含笑花,朵朵鲜花散发迷人香气。蟳埔女个个沁香满头、鲜艳妩媚,成为这座古老渔村独立的一抹古朴又绚丽的风景。

看到热情的蟳埔女在撬海蛎时,华裔学生们迫不及待地套上防水手套,个个跃跃欲试。只见学生们在边防官兵的带领下,用左手把海蛎摁在面板上,右手拿起撬刀,从细缝慢慢插进海蛎壳里,撬一下、刮一下、甩一下,一粒海蛎就从贝壳上给剥了下来,甩进盆中。

通过此次活动,不仅帮助海外华人华侨的子孙后代寻到了民族之“根”,也加深了他们对故土精神内涵的理解,亲身感受了中华民族勤劳、节俭的品质,激发了学习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和作为华夏子孙的民族自豪感。同时,通过此次活动,官兵们也享受了一场难得的“精神盛宴”,增进了对闽南文化的进一步了解,纷纷表示将继承闽南勤劳智慧、爱拼敢赢、团结奋进的优良传统,为保卫“第二故乡”美好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