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词
[1图]穿最衫裤光着返去 留乎亲堂真够大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晋江经济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实 习 生 魏蓉蓉 本报记者 刘莹莹/文 董严军/图 晋江的旅外乡亲十分爱国爱乡,身在异国他乡,再苦再累都要回来建设家乡。晋江从一个“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乡村小县,一跃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县域城市范本。回首三十年的辉煌,咱厝边忘不了旅外乡亲对家乡那种无私的奉献。 早期,咱们闽南物资匮乏,许多
全文:

■实 习 生 魏蓉蓉

本报记者 刘莹莹/文 董严军/图

晋江的旅外乡亲十分爱国爱乡,身在异国他乡,再苦再累都要回来建设家乡。晋江从一个“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乡村小县,一跃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县域城市范本。回首三十年的辉煌,咱厝边忘不了旅外乡亲对家乡那种无私的奉献。

早期,咱们闽南物资匮乏,许多厝边若有个远渡重洋谋生的亲戚返乡,比过年还开心。因为旅外乡亲们除了用尽心思扶持家乡建设,还总会带回很多物资,吃的用的、锅碗瓢盆可谓是一应俱全。

新塘街道80多岁的柯金珠奶奶回忆起30多年前更是泪眼婆娑,还一直怨自己的弟弟太“狠心”。原来,她的两个弟弟早期到菲律宾和香港谋生,每次回晋江都像搬家一样:几个孩子除了要帮忙提行李,还得把能穿的衣服全穿上。一到老家,弟弟们“狠心”地让自己的孩子们,脱下身上的衣服赠给姐姐家的孩子。12月天,弟弟的孩子们就穿着单薄的一件衣服,哆嗦着重返第二故乡……

柯奶奶的故事并不是一个个例,咱晋江有太多的旅外乡亲都如此,千方百计想为家乡多留点什么。今天我们的茶友也通过传统的四句,来感谢这些长期以来默默奉献的旅外乡亲,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这浓浓的亲情:

“早年华侨真是后备,物资缺乏伊来投递。汤匙酒盏锅盘碗箸,穿最衫裤光着返去。一领一领身顶剥离,留乎亲堂真够大义。咱厝咱人有真情味,伊的支持永远会记。”术仔蔡

“早年最红算华侨,表面风光搁逍遥。身体有恙不甘疗,助学修路多一条。打拼拢为咱幼苗,送行泪襟远高眺。”天下

“华侨搭渡吕宋岛,千里之外真艰苦。不惊炎日风雨阻,汗血之功全耀祖。”靓哥仔

“早年有人离开本土,漂洋过海谁知艰苦。趁好腰包虽然鼓鼓,但伊抹来忘记自祖。乡里建路出钱来补,这种精神流传千古。”永春阿泉

[1图]内坑旧街 改造前“脏乱挤” 改造后有价无市
作者: 暂无 来源: 晋江经济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内坑正在向“小城市”迈进。2007年10月上旬的一天,晋江内坑新街,午后阳光明媚。 “逛内坑街,怎么能不进我的店?”30多岁的内坑人姚雪花对自己的店很自信,“来,到店里去看看。”姚雪花一再邀请记者上门。 要是在5年前,即使是常有生意往来的人,偶尔想到姚雪花店里看看,她也是能躲则躲,想方设法推托。“店
全文:

内坑正在向“小城市”迈进。2007年10月上旬的一天,晋江内坑新街,午后阳光明媚。

“逛内坑街,怎么能不进我的店?”30多岁的内坑人姚雪花对自己的店很自信,“来,到店里去看看。”姚雪花一再邀请记者上门。

要是在5年前,即使是常有生意往来的人,偶尔想到姚雪花店里看看,她也是能躲则躲,想方设法推托。“店小,挤在一条不像样的街里,连泡茶的地方都没有,觉得丢人。”

“2003年时,旧街未改造,我的服装店大概有30平方米,雇了4个人,在内坑算大的了,但整条街太破,店的档次根本上不去,卖名牌货品时,客人一听价格,眼睛瞪得大大的,怀疑是假货。”说起这些委屈,姚雪花眼睛也瞪得大大的。

也难怪客人不相信,当时的内坑街尚未改造,不少房子和店铺还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老建筑,沿街店面又老又旧,不少商户干脆把东西摆到店门口,这样一来,原本就不宽的旧街,“脏乱挤”更加严重。

“圆盘大,电灯光;街路破,衫裤‘撑’”(撑,闽南语,即俗、土之意),2003年,不少晋江人谈到内坑时,都喜欢用这么一句话。

顶着这样的“帽子”,不少内坑人常常觉得底气不足,甚至一些从内坑到青阳有固定工作的人,工作或是相亲时,有意无意地,也会隐藏自己的出身。但是,老区人民从来都不缺少“破旧立新”的激情和勇气,并将之付诸行动。2003年,内坑旧街改造开始启动,于2005年正式建成。

姚雪花的新店不是安置的,是她花钱买的。“一共3层,一楼3个店面,总共1874935元。”虽然过了两年多了,但姚雪花连零头都记得很清楚。

姚雪花自己估计了一下,加上装修,自己这套房子现在大概值400万元。

“她那个店,处于内坑街的‘黄金’位置,肯定不止这个数!现在这条街上的店面和房子都是有价无市的,买不到。”一位内坑镇领导认为姚雪花估价太保守。

如今的内坑新街,放眼望去,道路宽敞,两边的小楼整洁美观,不少店面装修颇有特色,超市、百货、鞋服、银行、电器行等店一应俱全。

交通方便了,街道靓丽了,同姚雪花一样,内坑新街商家现在最大的希望是,火车站能够为内坑新街带来人流,使这条街更具人气。

除火车客运站外,内坑旧街改造二期也已经在2005年启动,记者采访时看到,二期改造区域的征迁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内坑旧街的改造和变迁,是内坑多年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在内坑各村,农民的生活也正在悄然改变。

砌坑村,晋江第一个地下党支部诞生地,不少农民已经或者即将住进楼房。该村现已投入资金1400万元,基本完成一期拆迁任务,2幢公寓式居民楼,40幢独立、联排式居民楼安置房已封顶,新增12幢独立、联排式居民楼安置房也开始动工建设。

后山、古山、湖内等几个村,新农村建设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也许,只有将来回忆往事的时候,老区人民才不会觉得幸福来得太突然。

[1图]给老人发补助 助建学校敬老院 陈埭英林龙湖磁灶 慈善遍地开花
作者: 暂无 来源: 晋江经济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家族慈善基金连续3年给老人发补助;爱子结婚,捐资支持村敬老院建设;学校重建,海内外乡贤捐款超千万……连日来,晋江慈善在陈埭、英林、龙湖、磁灶等镇(街道)“遍地开花”。 岸兜60岁以上老人 每月可领200元补助 丁和木家族慈善基金三年发放300多万 ■本报记者 陈海勇 董严军 通 讯 员 李雅真 文/
全文:

家族慈善基金连续3年给老人发补助;爱子结婚,捐资支持村敬老院建设;学校重建,海内外乡贤捐款超千万……连日来,晋江慈善在陈埭、英林、龙湖、磁灶等镇(街道)“遍地开花”。

岸兜60岁以上老人 每月可领200元补助

丁和木家族慈善基金三年发放300多万

■本报记者 陈海勇 董严军

通 讯 员 李雅真 文/图

本报讯 昨日下午,庆祝丁和木家族慈善基金发放三周年广场舞联欢活动在晋江陈埭聚书小学举行(如图)。本次活动由陈埭岸兜村主办,邀请陈埭、东石、深沪,以及泉州蟳埔等地的34支代表队参加。

音乐声响起,各舞蹈队逐一登台,她们精彩的表演,博得观众阵阵叫好声。蟳埔老人会代表队由14名老奶奶组成,她们还未登场,就已惊艳,因为她们头上戴的簪花围实在是太漂亮了。“我们是来玩的,业余的,平时我们挖海蛎。”翁明珠老奶奶笑着告诉记者,他们准备表演《纤夫的爱》、《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两支舞蹈。

丁和木老先生也兴致勃勃地来到现场观看表演,并接受本报小记者的采访。据悉,从2008年2月开始,陈埭镇岸兜村60周岁以上的老人每个月都能从丁和木家族慈善基金会领到200元的补助。至今,已发放300多万元。

爱子结婚

捐200万助建敬老院

■本报记者 阙杨娜

本报讯 昨日上午,一场传递爱心的喜宴在晋江英林镇燉煌大酒店上演,嘉排村的杨跃进、张美凤伉俪借爱子杨华山、爱媳王雅珍的结婚典礼,捐赠200万元给英林镇嘉排村敬老院,用于该村敬老院的建设。泉州市副市长洪泽生出席捐款仪式。

据悉,英林镇嘉排村敬老院于去年9月份开始动工建设,规划中的敬老院共有5层楼高,70间房间,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左右,预计可容纳200名老人入住。目前,敬老院已经进入第五层楼的建设,预计今年年底可以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

龙湖晓新小学重建 海内外捐款超千万

■本报记者 阙杨娜

本报讯 昨日,记者从晋江龙湖镇龙玉村获悉,在海内外乡亲的热心支持下,该村正在重建的晓新小学已募得资金1099.2万元,为学校的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记者了解到,目前,晓新小学新校区校园内的礼堂、图书馆、幼儿园均由旅菲爱国侨胞捐建。其中,旅菲龙玉同乡会永远名誉理事长、94岁高龄的许龙炼捐资180万元兴建晓新小学礼堂一座;世纪金源集团副主席、菲律宾有利东方旅游有限公司总裁、旅菲龙玉同乡会原理事长许中荣捐资150万元兴建晓新幼儿园一座;菲律宾乡贤许泽台的夫人蔡秀美捐资120万元兴建晓新小学图书馆一座。

2007年9月,晓新教学楼被省建筑质量检测站鉴定为D级危房,学校不得不封闭停用,晓新小学重建刻不容缓。在去年龙玉村晓新小学举行校董会第十三届理监事就职暨建委会成立典礼时,海外侨胞、港澳同胞、龙玉村村民、晓新小学校友就纷纷支持,为计划投资1700万元的晓新小学募得善款近600万元。

去年9月27日,晓新学校新校区举行奠基仪式,并开始开工建设。据悉,建成后的晓新学校新校区占地30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包括教学楼、图书馆、礼堂、幼儿园、宿舍楼以及灯光球场。

磁灶大宅官田两小学 校董捐资奖学兴教

■本报记者 陈海勇

本报讯 晋江磁灶镇大宅小学日前举行第三届董事会新春座谈会。会上,董事们慷慨解囊,捐资40多万元支持学校发展。

据悉,大宅小学第三届董事会自2008年5月换届以来,广泛发动该村海内外乡亲兴教助学。2008—2009年集资120多万元建成综合楼,并成立拥有100多万元的永久性教育基金。2010年筹资20多万元支持学校校园改造。

另悉,磁灶镇官田小学校董会今年春节期间也筹得资金30多万元,用于校园改造。

[3图]许自典:在尴尬和寂寞中挺进
作者: 暂无 来源: 晋江经济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水墨画《惠安纪行》 彩墨画《吉祥?惠安女》许自典的工作室不大,像个方正的火柴盒,不过,光线还好,窗外就是泉安中路。车水马龙,汽车喇叭声,商店里的音乐声交织在一起,异常喧闹。 “心远地自偏;闹中取静。”许自典顺手关上窗,嘈杂和尘嚣被挡在了窗外,被挡住了的还有那不尽的功利与诱惑,室内变得出奇的安静。塞
全文:协会会员,晋江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泉州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现代水墨、重彩画的创作与研究。 1. 三杯铁观音下喉,他右手拿起画笔,左手放在背后,深深吸一口气,然后,时而挥毫泼墨,时而凝神
[1图]内坑旧街 改造前“脏乱挤” 改造后有价无市
作者: 暂无 来源: 晋江经济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内坑正在向“小城市”迈进。2007年10月上旬的一天,晋江内坑新街,午后阳光明媚。 “逛内坑街,怎么能不进我的店?”30多岁的内坑人姚雪花对自己的店很自信,“来,到店里去看看。”姚雪花一再邀请记者上门。 要是在5年前,即使是常有生意往来的人,偶尔想到姚雪花店里看看,她也是能躲则躲,想方设法推托。“店
全文:

内坑正在向“小城市”迈进。2007年10月上旬的一天,晋江内坑新街,午后阳光明媚。

“逛内坑街,怎么能不进我的店?”30多岁的内坑人姚雪花对自己的店很自信,“来,到店里去看看。”姚雪花一再邀请记者上门。

要是在5年前,即使是常有生意往来的人,偶尔想到姚雪花店里看看,她也是能躲则躲,想方设法推托。“店小,挤在一条不像样的街里,连泡茶的地方都没有,觉得丢人。”

“2003年时,旧街未改造,我的服装店大概有30平方米,雇了4个人,在内坑算大的了,但整条街太破,店的档次根本上不去,卖名牌货品时,客人一听价格,眼睛瞪得大大的,怀疑是假货。”说起这些委屈,姚雪花眼睛也瞪得大大的。

也难怪客人不相信,当时的内坑街尚未改造,不少房子和店铺还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老建筑,沿街店面又老又旧,不少商户干脆把东西摆到店门口,这样一来,原本就不宽的旧街,“脏乱挤”更加严重。

“圆盘大,电灯光;街路破,衫裤‘撑’”(撑,闽南语,即俗、土之意),2003年,不少晋江人谈到内坑时,都喜欢用这么一句话。

顶着这样的“帽子”,不少内坑人常常觉得底气不足,甚至一些从内坑到青阳有固定工作的人,工作或是相亲时,有意无意地,也会隐藏自己的出身。但是,老区人民从来都不缺少“破旧立新”的激情和勇气,并将之付诸行动。2003年,内坑旧街改造开始启动,于2005年正式建成。

姚雪花的新店不是安置的,是她花钱买的。“一共3层,一楼3个店面,总共1874935元。”虽然过了两年多了,但姚雪花连零头都记得很清楚。

姚雪花自己估计了一下,加上装修,自己这套房子现在大概值400万元。

“她那个店,处于内坑街的‘黄金’位置,肯定不止这个数!现在这条街上的店面和房子都是有价无市的,买不到。”一位内坑镇领导认为姚雪花估价太保守。

如今的内坑新街,放眼望去,道路宽敞,两边的小楼整洁美观,不少店面装修颇有特色,超市、百货、鞋服、银行、电器行等店一应俱全。

交通方便了,街道靓丽了,同姚雪花一样,内坑新街商家现在最大的希望是,火车站能够为内坑新街带来人流,使这条街更具人气。

除火车客运站外,内坑旧街改造二期也已经在2005年启动,记者采访时看到,二期改造区域的征迁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内坑旧街的改造和变迁,是内坑多年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在内坑各村,农民的生活也正在悄然改变。

砌坑村,晋江第一个地下党支部诞生地,不少农民已经或者即将住进楼房。该村现已投入资金1400万元,基本完成一期拆迁任务,2幢公寓式居民楼,40幢独立、联排式居民楼安置房已封顶,新增12幢独立、联排式居民楼安置房也开始动工建设。

后山、古山、湖内等几个村,新农村建设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也许,只有将来回忆往事的时候,老区人民才不会觉得幸福来得太突然。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