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飘动的簪花围

日期:2008.06.07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地址】地址1

【版次】第07版 (人在旅途)

【入库时间】2015.05.25

【全文挂接】

【全文】

浩浩夕光下,海风刮过滔滔海面的千帆万樯。云霞下,是谁闪动着绰约的身姿,融入归航的帆影之中?当缠绵悱恻的《行船歌》柔婉地在古老的港湾响起,急切的呼喊、嘈杂的脚步踏着涨潮的涛声,渐行渐近,仰头眺望,在这充满动感、色彩清丽的画里,是泉州湾畔的蟳蜅女,迎接远海归来的船只……

蟳蜅女,不论是唇红齿白的女儿,抑或是中老年的渔女,凭她们独特的装束,泉州一带的人都亲切地称她们是蟳蜅阿姨。提起她们,从东海吹来的海风,夹裹着她们头饰上的花香便扑面而来。依托大海的背景,她们活得泼辣、潇洒和自在。到蟳蜅渔村走走,处处可读到她们的故事,每个蟳蜅女,终身抒写着勤劳与美丽,把柔美与刚强两字烙在生命里。

一年四季八节,在古城泉州的大小市场,四处可见勤劳能干的蟳蜅阿姨:着一袭青蓝色的衣衫,宽筒裤,耳垂上戴的“丁坠钩”环左右晃动;纤细的身板压着沉沉的鱼筐,似一行轻盈的飞雁。一路走来,最为迷人的是阿姨们脑后一个个姹紫嫣红的“簪花围”,映照着阳光,缤纷成一派霓霞,点染在市井人间。

不妨仔细瞧瞧吧:那长长的青丝,被轻巧地梳到脑后,绾成一粒螺旋形的圆髻。—支月白色骨簪,横插其间。一枚枚雪白的茉莉花、鹅黄的玉兰花、银色的素馨花,含露乍开的含笑花被丝线穿缀成一串小花环,层层地环戴在圆髻的外围,温柔缱绻地依偎在阿姨们的脑后,四周又突出地插上粉色月季、莹莹的绢花,方寸之间,构成一团珠圆玉润的“簪花围”,在阿姨们头上绽放着缤纷色彩。一个个阿姨,站成了一座座流动的“花园”。

从戴云山脉滔滔奔来的晋江水,沿着婉蜒的海岸线,蓦然扑向浩瀚的大海。蟳蜅渔村,就站立在江与海湾交叉之旁,面朝大海,朝夕与天风海色相伴。遥想宋元时期,当一艘艘从世界各个角落缓缓驶来的“番船”,鱼贯地进入泉州湾内的刺桐港,必将从蟳蜅渔村前经过;世代的蟳蜅女,见过这壮观的场面。青苔斑驳的古渡口、香火袅绕着的古庙宇,蚝壳砌就鱼鳞般的图案装饰在宅厝的墙面……凝聚着历史动态也散发着悠久的文化信息。

晨曦、潮汛、风帆、落日,是蟳蜅渔村人永远看不完的景物。脚下,江水和海水交融出的咸淡水,此消彼长滋养出丰腴的海产品。一年四季,那捕不完捞不尽的鲜鱼生虾活蚝猛蟹,无不从蟳蜅女手中流向侨乡人的生活,浸透了温馨与甜美。

大海边上的儿女,注定终其一生与大海相依共存。海是哺育蟳蜅女的源泉,海也练铸了她们男儿般的精魂———何惧“一旦投入大海,便是波涛一生”,摇着橹桨,划开闪闪的波光;在或高或低的滩涂上,一个个卷起裤筒弯下腰肢,忙碌地采收牡蛎,烂泥裹踝上膝盖,汗水流淌在绯红的双颊……但她们会不时站起来梳理鬓角与罗巾竹笠下的“簪花围”。辛苦的劳作中,依然不忘美的打扮。

涨潮了,远海捕捞的男儿回来了。船上满载着肥硕鱼儿、丰收的喜悦和蟳蜅阿姨的企盼。阿姨们肩挑手抬着活蹦乱跳的金鳞鱼甲,忙碌成一组立体的、形态不一的劳动群体景象!

当耳畔传来了鸡鸣,尽管窗外还是雾帘幕垂,但她们便开始插花绾髻,张罗扁担围垫,挑起鱼篓筐进城卖鱼了。

有时,我想,注视过城中女子的蟳蜅阿姨们,面对华裳、丽鞋、佩戴项链首饰,可曾心动?每当劳作归来,青灯下,双手抚摸着糙裂的肌肤、厚硬的老茧、龇口裂嘴的脚趾头,可曾抱抱怨生活的不公平?即便是有男儿般的意志,也可会有脆弱无奈的时候,女人毕竟有着本能的纤细柔情……

在她们的心中,是不是认定攀比与模仿是不现实的?对美的向往与追求,不是所看到的,而是自己所能做到的,在古城的闾巷仄里,随处可见花影摇曳,这人心与花意,不正是蟳蜅女演绎了天地间的纯美与追求?不正是她们的香魂熏染了街巷与生活?

我曾深深地思索过蟳蜅阿姨:她们那不羁的生命,自由的心灵;艰苦了一生,也尊严了一生。翻开历史久远的一页,我看到她们蔑视和反抗封建礼教,放开天足走四方;我知道,在那荒唐的年代,有人强制她们解发髻、剪长发,换“大裾衫”为“对襟衣”,而她们回答的却是“改了装我们就不是蟳蜅女了”,人需要美劳动也需要美,这是任何人也禁锢不了的。时至今日,每一次来到蟳蜅渔村,我依然看到,理解生活、谋和生活、也主宰和美化生活的蟳蜅阿姨们,脑后一团团“簪花围”和着鲜艳夺目的衣饰与一张张笑脸,忽闪忽闪地飘晃在乡间、海滩与大海间……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