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做“簪花围”读懂“(虫+寻)埔女”

日期:2011.12.31 点击数:603

【类型】报纸

【地址】地址1

【版次】第10版(文体)

【入库时间】2015.05.25

【全文挂接】

【全文】

用泥塑的办法制作太阳花、菊花、花苞,然后运用团圆、压扁围合等技能塑造“簪花围”,小朋友们在这样的游戏中不仅学会了(虫+寻)埔女阿姨“头顶上的花园”的做法,对家乡传统文化也有了更感性的认知。这是昨日记者在丰泽区实验幼儿园看到的有趣一幕。

昨日下午3时许,该园大一班的小朋友们在上《泥工:(虫+寻)埔簪花围》的主题课。老师先通过(虫+寻)埔女图片激发小朋友们的兴趣,引导他们用优美词汇形容“簪花围”,并围绕花的颜色与排列方式分析“簪花围”的造型美和色彩美。老师用准备好的超轻泥、泥工工具、线描画装饰的筷子、喷黑漆的小帽子等,带领小朋友们制作簪花围。最后,老师引导孩子们用夹子将自己做好的“簪花围”夹在头上,随音乐自由舞蹈。

“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发他们动手、动口、动脑,感受泥工活动的乐趣,培养他们创造美的能力。”丰泽区实验幼儿园许园长介绍。

在丰泽区的许多中小学、幼儿园,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已成热潮。丰泽区文体旅游新闻出版局局长洪月辉介绍,该区拥有丰富的传统民俗文化资源,如海丝文化、南少林文化、(虫+寻)埔女文化、闽南语童谣等,近年来大力倡导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并通过组织闽南语童谣比赛等活动,让青少年亲近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取得较好的成效。□本报记者 吴泽华 实习生 陈小红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