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埔簪花女

日期:2009.09.07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地址】地址1

【入库时间】2015.05.25

【全文挂接】

【全文】

在一个散淡的假日,我徜徉在泉州刺桐古港边,此时路边的刺桐花正悄然绽放着。那是一千多年前的一次涨潮时分,一位名叫伊本巴都的阿拉伯大旅行家把船停泊于此,当他见到满城尽开刺桐花时,便惊呼:“zayton!zayton!”(谐音为刺桐),或许从那时起,泉州就因刺桐花而名扬海外了。一座城市以花为名,那么这座城市必定与花结下不解之缘。是的,刺桐古港边就住着一群崇尚鲜花的女人。那天,我走在美山古渡边,看着落日将晋江水染红。海滩上有一群头上簪满鲜花的女子正在淘蛤采蚝,她们头上的簪花在夕阳中颤动着,黑色的滩涂上顿时鲜活了许多。渔民说,这里就是寻埔村了,而那些女人就是被称为福建三大渔女之一的“寻埔阿姨”了。寻埔阿姨勤劳爱花是远近闻名的,不论出门讨小海,或是入城卖海鲜,她们都忘不了簪一头美丽的花。在泉州的农贸市场上,哪里有卖海鲜的摊位,哪里就有寻埔阿姨的身影,她们头上那美丽的簪花,总能成为嘈杂闹市中最为靓丽的一景。鲜花伴随着寻埔女的一生,点缀着她们的生活。她们把头发绾成圆髻,周围用四时鲜花绕成数环,中间横插一根象牙筷子,便成了美丽的簪花围了。鲜花随季节而变换,有洁白的素馨花、有金黄的山菊花、有浅黄的含笑花、有紫红的粗糠花、有深红的月季花。听说,寻埔女头上的鲜花还有些来头。宋元时期,很多阿拉伯人定居泉州,阿拉伯商人蒲寿庚曾在附近辟一个云麓花园,移植了许多波斯湾沿岸所产的素馨花、玉兰花等花草,以此遥寄思乡之情。有时,也采摘几朵鲜花赠予当地村民以示情谊。我想,那时谁如能簪上几朵素馨花或玉兰花,当是一件十分荣耀的事。一串鲜花便是一串祝福,何况这种祝福带有花的芬芳。于是,爱花赠花习俗渐成风气,从一朵到数朵,从一环到数环,寻埔女的簪花围渐渐演化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头上花坛”。寻埔女美丽的头饰上,散发着淡淡的异域风情,它也是海洋文化的一个缩影。那天,恰逢妈祖生日,我陪几位民俗专家到寻埔采风。一到妈祖宫,宫前早已人头攒动,香火缭绕。所有的寻埔女人不论老少都簪上了美丽的鲜花,这是寻埔渔村最为热闹的一天,也是寻埔女打扮最为漂亮的一天。穿行在村头巷尾,我们随处可见肩挑手提着祭祀供品的女子,小巷中除了抖落一路的笑声外,还有阵阵幽香在浮动。江滨路上,男人们一边吆喝着一边扛着妈祖神像沿路巡游,村民们自发组成许多民俗表演方队随后而行,远远望去游人如潮,花海涌动,全村俨然成了一个偌大的民俗展示舞台。同行的民俗专家深为感慨,在喧嚣的都市边缘,还保留着这么原汁原味的民俗活动,实在难得啊!我在一座古朴的蚝壳古厝前徘徊,几株不知名的小花从老墙的缝隙里伸展出来,在海风中摇曳着,沧桑中便有了几分生趣。是的,许多东西终会老去,但有些东西仍将留存,就如寻埔女头上的簪花围,将是一道不变的、流动的美丽风景,点缀着刺桐古港。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