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围屋别样好

日期:2008.10.01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副篇名】——龙南客家围屋开发启示录

【地址】地址1

【版次】第A03版:综合新闻

【入库时间】2015.05.25

【全文挂接】

【全文】

○傅亮袁涛

围屋是客家文化的瑰宝,龙南是中国客家围屋最多的县。如何开发好境内的376座围屋,在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又能促进农民增收?龙南县通过努力探索“一围一品”的开发模式,走出了一条较为成功的旅游产业发展道路,赢得了众多目光的关注和聚焦。

启示一:政府引导有序开发,“一围一品”出特色

散落在龙南的一座座古围屋,犹如一粒粒晶莹的珍珠。经历几个世纪风雨的侵蚀,客家围屋由最初的喧嚣热闹逐渐冷清甚至破败下来,越来越多的客家人搬出围屋,围屋的价值湮灭在历史的尘埃里。

2006年,龙南新一届的县领导班子上任后,在调研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时,重新审视身边的一座座围屋,惊喜地发现这些被称为“东方古罗马城堡”的客家古建筑蕴含着巨大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我们究竟有多少家底,必须弄清楚。2007年3月,普查的数字让人振奋:376座!10月25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将“拥有围屋最多的县”的桂冠授予了该县,这标志着龙南“中国围屋第一县”的身份正式得到权威认定。

拿到“尚方宝剑”,龙南县委书记曾凡却说:“我们要以‘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精神去开发这些客家人的瑰宝。”

围屋是不可复制的珍贵文化遗产,容不得一拥而上、盲目开发。龙南县政府部门本着“整体规划、突出特色、保护原貌、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开发条件不成熟的先缓一缓,对正在或已经开发的20余座围屋要求做到“一围一品”出特色。以龙关线上几座形态、风格各异的围屋为例,每座围屋都有一个特色定位:关西新围定位为建筑文化和经商文化;西昌围定位为宗祠文化;佛仔围定位为生产队时期文化;栗园围以八卦文化为主;隘背围以农耕文化为主;渔仔潭围建成客家酒堡,融酒文化和艺术艺术创作为一体;沙坝围是唯一有地道的围屋,定位为围屋文化博物馆。

对于围屋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的投入必不可少。龙南县采取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财政拨出专款、地方乡镇自筹经费、群众自发捐资相结合的方式,相继完善了围屋的旅游设施:修建改造了通往关西围、燕翼围的龙关公路、横黄公路;在多处围屋景点设立了中英文对照牌、指示牌、公共厕所、大型停车场等;修缮了一批重点围屋;改造了多座围屋的供电线路……

昨日,龙南围屋还是片处女地;今天,这里已是旅游开发的热土。龙南县政府部门执着的开发热情和理智的开发思路成为客家围屋焕发风采、涅槃重生的关键。

启示二: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构建和谐新农村

龙南大张旗鼓地开发围屋,谁将是最大的受益者,谁又应该是主要参与者?答案都指向当地农民。

虽然目前大多数围屋农民已迁到外面另建新居,但是围屋的产权还在农民手里,开发围屋主要目的也是为了促进农民增收,龙南县在开发过程中以农民为主体,最大限度地考虑了群众利益。

在每一个开发的围屋里都有一个响亮的机构名字,叫股份制旅游开发合作社,它的股份持有人就是围屋农民。为激发农民参与围屋旅游开发的积极性,龙南县创造性地在围屋成立这种农村旅游产业的新经济组织,尊重群众意愿,将合作社分成四大股份,一是围屋资源股,由围屋社区所有,属于集体股;二是围屋农民的个人集资、捐资股,属于个人股;三是企业投资开发股,属企业股;四是政府部门投入股,属政府股。并明确了企业、社区集体、政府和村民按照1∶2∶3∶4的比例参与收益分红。集体股加上个人股,围屋农民成为围屋旅游开发的最大股东和受益者。今年1月,对外开放才半年的栗园围仅门票就收入4万多元,319名农民股东参加了第一次股份分红,其中50岁的李美旺领到了400多元红利。

龙南县还把围屋开发与新农村建设和谐地结合起来。围屋农民在理事会的带领下,积极参与“三清三改”、美化绿化围屋环境等活动,让围屋面貌焕然一新。在开发过程中,围屋农民通过自己探索,创建了以“一组两会三员”为模式的新型围屋社区组织管理模式,即组建党小组、社区理事会、妇组会,设立公益事业建设管理员、产业发展服务员、文明新风塑造员,统筹社区党建、公共、事务管理、群众文化、保洁等工作,真正形成了农民自己管理围屋的长效机制。

如今,迈进每一座古老围屋,都可以感觉到新农村建设的气氛扑面而来。在美起来的围屋里,农民们有的当导游、有的经营“农家乐”、有的销售工艺品,钱袋鼓起来了,笑容绽放在一张张朴实自信的脸上。

启示三:市场理念规范运作,形成旅游产业链

在实践中,龙南县认识到开发围屋旅游仅凭政府的规划与农民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严格按市场规律来运作。

为了形成旅游产业链,龙南县组建了客家文化旅游开发公司,围屋经营项目向县内外投资者开放,包装推出优势旅游项目,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招商引资,用市场化理念去运作围屋开发。在渔仔潭围,3家颇具实力的企业通过竞争一举获得围屋的部分开发权,围绕着“客家酒堡”的定位,注册了“渔潭米酒”的商标,10多户专业酿酒户从事米酒生产;在政府的鼓励下,许多企业和商家纷纷进入客家饰品、客家餐饮、客家茶庄和客家工艺品的生产与经营行业,开拓系列化旅游商品市场;香火龙、杨村山歌、板凳龙、制作冬头帕和凤眼珍珠等民俗节目经过重新编排包装,开始以商品化的形式进入围屋,为游客提供商业表演;成立了导游公司,在职业中专设立了导游班,已经培养出50多名专兼职导游讲解人员……

目前,龙南县已有关西新围和杨村燕翼围两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提升旅游品位,县里在继续做好客家围屋申报世界遗产的同时,准备将已开发的栗园围与渔仔潭围联合打造成4A级景区,与“南国画里的客家乡村”广东苏家围结成“姊妹围”,实现旅游资源共享。龙南县适当扩大客家文化旅游外延,将资源串点成线,形成了以客家围屋为主的客家风情游,以小武当山、千年古树群为主的山水风光游,以九连山自然保护区、龙头滩为主的自然生态游,以玉石仙岩、关西斜塔为主的文物古迹游4条旅游线路。珠三角是围屋的主要客源地之一,龙南与广东实行客家旅游联动,推出“赣粤客家文化旅游”,和30多家广东旅行社签订合同,保障了游客源源不断的到来。今年1月至8月,龙南县围屋旅游共接待游客34.2万人,旅游收入1.54亿元,均同比增长11.5%。

市场化运作是围屋开发的必然方向。走在这条路上,龙南县坚定而执着,踩出一个个铿锵的足音。

3 0
相关文章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