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屋里的客家嫂

日期:2009.03.27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地址】地址1

【版次】第B02版 (井冈山)

【入库时间】2015.05.25

【全文挂接】

【全文】

三月,天亮得格外早。阳光铺张地洒在田野上,亮得刺眼,春的气息调皮地窜进了龙南县里仁镇新里村的每个角落。远处绵延的群山吐露青翠,在天边勾勒出清新柔和的线条,濂江河在村旁温柔地流淌,“叽叽喳喳”的鸟语不绝于耳,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犬吠。村子中心那座渔仔潭围在树木掩映下若隐若现。走近看,四个炮楼直耸云霄,历经百年的青砖墙面覆满了厚厚的青苔,翘角飞檐刚强又不失柔情。围旁,桃红李白,星星点点地装饰着古朴庄重的客家围屋。客家女人们又在忙着酿制客家米酒了。春天一到,游客便会多起来,要有充足的米酒供应给游客。徐全珍早早地就起床了。心里有事,她总是睡不踏实。砻谷、浸米、蒸米、加酒曲、发酵、焙酒……酿酒有六道程序,得花上一个星期的时间,如果不精心,米酒必定不香不醇。徐全珍做事从不含糊,接连几天,她都窝在酒坊里,客家冬头帕戴了起来,客家围裙系在了身上,把酒坊打扫得一干二净,把稻谷砻好再用风车把谷壳吹干净,用清水浸软糯米,再放到甄上蒸熟,加入酒曲发酵,最后将米酒装入缸里用温火加热。几天后,那醉人的香味飘散开来,于是,这座百年古村的每块砖、每棵树、每瓣花,都透着酒香。徐全珍是围屋里生围屋里长的正宗围屋女人。50多年前,徐全珍出生在关西镇关西新围——那是一个著名的围子,规模宏大、气势恢弘,富丽奢华。几百年前,围屋始祖花了二十万两白银建造了那座围子,可是,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围屋后人却穷得揭不开锅。徐全珍父亲早逝,母亲一人拉扯着五个子女生活,每餐都是红薯稀饭。虽然日子穷,但每到过年,围屋里每家每户都会酿制米酒。全珍母亲是围屋里的酿酒高手,每次酿酒,全珍都围在母亲身边打下手,于是从小就对酿酒技术了如指掌。1977年,20岁的徐全珍出落得亭亭玉立,爱的红线也随即牵到了她手中。见到里仁镇新里村渔仔潭围村民李龙房,徐全珍的心为之一动,这小伙子家在围屋,和自己成长经历很相似,不仅长得帅气,且为人忠厚,家庭贫困但学得一门木匠手艺,这样的人值得相守。很快,两人结为连理,徐全珍从一座围屋走进了另一座围屋。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的渔仔潭围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村里空气清新,树木葱翠,村民纯朴友善,嫁入这样的美丽村落,徐全珍心满意足。结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乡村各地,李龙房凭着一门好手艺,外出广东做起了木匠生意,徐全珍则在家耕田务农,养儿育女。家里被徐全珍拾掇得井井有条,儿女也被教育得懂事听话,日子好起来,食不饱、穿不暖的日子一去不复返。2001年,徐全珍的娘家所在的关西新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还成为第十九届世客会唯一指定参观点,当年11月24日,围屋里举办了闻名海内外的千人宴。之后,关西新围成为诸多专家学者、游客纷至沓来的旅游胜地。紧接着,2007年,离渔仔潭围不远的新园村栗园围也在新农村建设活动中被开发成为了旅游热点。徐全珍特意到两座焕然一新的围屋里参观,看到围屋游人如织,一改往日的空寂安静,客家小吃被游客抢购一空,围屋人变成了导游,猫篮、竹筒、蒸篮等客家用具摆进了客家博物馆,围屋女人们组成了文艺队伍,歌舞蹁跹,其乐融融。这是我从前生活过的围屋吗?徐全珍心里又新鲜又难过:在围屋里过几十年的苦日子,却不知道原来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围屋不仅是安全的住所,还是块宝藏!“要是渔仔潭围也能被开发成像关西新围、栗园围那样该多美!”一颗叫“渴望”的种子在徐全珍心里迅速长起来。没想到,灿烂的梦想一步步走近了徐全珍和她的山村。2008年,县里打造“客家龙南”、建设“客家名城”的号角吹得格外响亮,历史厚重、风景优美、酿酒传统悠久的渔仔潭围被定位为“客家酒堡”进行整修开发。别具一格的艺术创作室、古色古香的醉仙广场林立而起,围屋百姓搬了出来,腾笼换鸟成为酒和艺术作品的展览室,以展示酒文化为主旋律的客家文化旅游景区跃然于眼前。想到家乡关西新围的热闹情景,徐全珍信心百倍。第一次,她就凑了1000元入股渔仔潭围旅游开发合作社。围屋女人个个会酿酒,瞅准“客家酒堡”的定位,县里便引导农村妇女发展客家酿酒产业。过年时酿酒自己喝还行,可要大批量酿制卖给游客,这有戏吗?要是酿好了卖不出去怎么办呢?许多妇女犹豫不决,谁都不敢迈出第一步。徐全珍却在心里琢磨:关西新围里的那些薯粉做的客家小吃都上得了台面卖了好价钱,我们的米酒这么香,怎么会卖不出去呢?一天,县妇联干部带领渔仔潭围的女人们走出家门来到广东省和源市苏家围。在苏家围,游客摩肩接踵,广东女人酿酒上规模、质量好,既是一道景观,更成了一项产业。徐全珍和当地妇女聊天得知,她们酿的酒每公斤32元,每户一个月就有3000多元的收入。徐全珍豁然开朗:“别人能成功的,我们也能!”回到村里,徐全珍一次就准备了60公斤大米。酿酒的几天里,徐全珍心里也很紧张,全村的人都在巴望着她,如果酿不好的话,不但蚀了本,丢了脸面,还打击了全村人的积极性。那几天晚上,徐全珍睡不着,早上不到5点就醒来,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酒坊,浸米要六七个小时、加水要适量、焙酒的温度不能太热……每一个细节丝毫都不敢马虎。第七天,酒酿好了,徐全珍家挤满了人,销售商尝米酒的一刹那,她紧张得屏住了呼吸,当销售商尝完米酒后直点头“啧啧”称赞时,徐全珍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下来,四周也响了热烈的掌声。这一次,徐全珍获得了1300多元的收入。有了榜样,渔仔潭围的女人们信心十足,都积极加入到酿酒队伍中来。本县杨村、武当等乡村的妇女陆续前来切磋交流,渔仔潭围米酒的名气越来越大。2008年5月,全县酿酒大赛在渔仔潭围举行。当天,村头的广场上,人头攒动,欢声笑语一片。徐全珍将酿好的米酒和酒娘分别用小瓷罐盛着,和其他数十名选手的酒作品排成一排,请评委品尝打分,最后,徐全珍以精湛的手艺成为十大酿酒“客家嫂”之一,她酿的米酒被评委统一评定为“色香味俱全的醇客家米酒”,荣获大赛二等奖。活了大半辈子,徐全珍第一次登台领奖。得了奖的徐全珍在村里牵头组织10多位妇女成立了酿酒协会,一起切磋技术,探讨酿酒心得,协会还统一了价钱,申报了“渔潭米酒”商标注册,她们的米酒比市场价高出50%,可是不少销售商还是纷纷慕名前来订购,“渔潭米酒”还走出了县门销往外地。看着大量的米酒被销售一空,徐全珍这才真正体会到,其实身边的围屋就是“聚宝盆”,自己的手艺就是“金饭碗”啊!不仅是徐全珍,渔仔潭围的其她妇女也都尝到了甜头,今年已经80多岁的曾来娣如今酿酒每月都有上千元收入,她说夜里做梦都在笑。徐全珍发现,有些游客看了围屋,喝了米酒,都不想走了,想在山村吃吃客家饭,住住农家屋。这时,头脑活络的徐全珍又大胆想出了一个新点子,她和丈夫商量腾出了两间房,新添了家具,还买了电脑、上了网,装修成客房,并做了客家菜谱,在全村开设了第一家食宿一体的“农家乐”旅馆。这一下子,还真吸引了一些游客,有位广东游客在徐全珍家住了三天后,直说这里不但有优美的环境,更有热情的客家人,让他都不愿回去了。看到徐全珍带了个好头,许多人又纷纷效仿她开展农家乐项目,村里一下子冒出了十多家农家乐旅馆。米酒产业兴盛了,农家乐火爆了,文艺活动也丰富起来,婚俗表演、山歌对唱、文艺表演等闹腾得山村红红火火。有时候,徐全珍忙累了,坐在沙发上休息,看到家里电视、家俱、冰箱、电脑等一应俱全,想到吃、穿、住、行跟城里人一样讲究档次,心里时常溢满幸福。● 徐丽芸 文/ 廖勇飞 图

3 0
相关文章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