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富民产业凸现特色

日期:2004.03.10 点击数:12

【类型】报纸

【作者】 苏铁鹰

【地址】地址1

【版次】

【分类号】BH8

【入库时间】2015.05.25

【全文挂接】

【全文】

开栏的话 $$年初,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再次授牌13个县级市、17个镇作为第二批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县)、特色城(镇),集群地区纺织经济目前已几占我国纺织经济总量近四分之一,纺织产业集群正在不断地涌动着强大的生命力,构造着新的产业结构布局。但集群企业多以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主,要想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参与全球市场竞争,迫切需要相关人士能够高瞻远瞩,指点企业发展迷津,引导企业步入正轨,这样纺织产业集群才能使其走上持续、健康发展之路。显然,集群地区的当家人义不容辞。 $$纺织产业集群今天如此瞩目,得益于当地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当家人的智慧、魄力,纺织产业集群能否创造明日的辉煌,同样离不开政策支持和当家人的远见卓识。本报特开辟“再看产业风流”栏目,对新授牌的基地市(县)的市长(县长)、特色城(镇)的镇长予以采访,请他们重点回顾过去的发展经验,描绘明天的远景蓝图,纵谈战略发展举措,让读者再次领略他们的风流气概。 $$1月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海虞镇镇长苏建东从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企业联合会主席陈锦华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手中接过“中国休闲服装名镇”牌匾的时候,他感触最多的是:如何让富民产业走上特色之路,这篇文章还远远没有写完。 $$苏建东介绍说:目前,海虞镇巳经形成了总数超过500家的服装企业,占全镇工业企业总数的37%以上;产品涉及西服、休闲服、男女童装、衬衫、大衣、羊毛衫裤等10多个门类的30多个品种,年产量达7000多万件(套)。2003年,海虞全镇服装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1.5亿元,利税2.15亿元,分别占全镇工业的41%和37%。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服装协会命名第二批中国纺织产业特色镇和产业集群试点,这表明海虞镇的服装产业已经跃上一个新的竞争平台。 $$早在明清时期,海虞就以纺织、印染闻名天下,上个世纪中期这里深受浙江“红帮”裁缝影响,开始出现较具组织规模的服装生产。改革开放以后,海虞的服装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政府层面在为服装产业创造良好政策条件的同时,鼓励产业发展集群化、特色化。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海虞休闲服装渐成气候,产业特色渐趋鲜明,其产值、利润、上交税收、产品产量、产品质量、出口以及市场占有等,在全国生产休闲装同类产业乡镇中均列前茅。 $$从当初追求数量优势到今日突出品种特色和品牌优势,海虞服装产业发展经历“质”的转变,原因何在?苏镇长向记者追溯了一段海虞服装发展的曲折历程。 $$过去,海虞镇服装服饰企业拥有的商标数量可观,但能在市场上打响的不算多,13年前该镇党委、政府和企业便达成共识:发扬产业优势、集中力量打造“海虞服饰”这一区位品牌。正是有了这种觉醒,1991年海虞镇举办了全国第一届的农民服装节,这一办就是12届,这使海虞服装产业得以迅速壮大。去年,海虞镇从农民时装节再度升级,成功地举办了2003世界最佳模特大赛中国总决赛,让企业在开拓时尚视野的同时,为自身的品牌推介找到更加顺畅的渠道。 $$通过10多年的积极培育,“秋艳”、“人立”、“啄木鸟”等服装品牌已为广大消费者熟悉并喜爱;江苏秋艳集团、龙达飞、远东派克等8家规模企业已具有相当的竞争优势,海虞服装业已从原来的服装加工企业转变为自主经营,品牌经营。目前,“海虞制造”的服装品牌已覆盖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200多个大中城市,不少产品还出口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和香港、台湾等地区。 $$苏建东强调:服装产业是富民产业,海虞镇服装产业的发展,为全镇三分之一家庭提供了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目前,全镇年产毛衫、毛裤达1亿件(套),企业职工人均年收入达1.3万元。但透过海虞镇“家庭作坊”遍地开花的势头,这位从“应聘公务员”出来的镇长也不无忧虑。 $$苏建东告诉记者,海虞镇服装产业从业人员超过3.5万人,但仅登记注册的从事服装生产加工的个体工商户就达1012多户,这说明企业规模小而散。“家家生产、户户经营、人人动手、个个赚钱”的生产经营格局,固然能够提高农民收入,繁荣地方经济,却不能在产业升级中占领先机。 $$苏建东表示,为做大做强服装产业,海虞镇将进一步推动企业研发、营销、质量三位一体,内外市场齐头并进;同时精心培育5至6家规模型、特色化龙头企业,打响3至4个个性鲜明、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全面提升海虞休闲服装的知名度和服装品位,确立中国休闲服装“海虞制造”的品牌理念,努力使海虞休闲服装成为中国休闲服装的金字招牌。

3 0
相关文章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