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相关搜索词
栀子花开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楚晚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东楚网消息(东楚晚报)王蓉 从一处僻静而蓊郁的丛林边走过,浑然不觉中已是清香扑面而来,好香的栀子花呀!回到家,看着餐桌上一个大瓷水杯里放着婆婆买回的一簇栀子花,不以为然。走进卧室,惊讶地发现,我的床头柜上,竟也养着两朵栀子花,像两张盛开的笑脸,拂去我的倦意。在乡村长大的我,对栀子花是不陌生的,当年
全文:。渐渐发现栀子花是中老年妇人的最爱。无论是富态悠闲适意行走的,还是艰辛劳作忙碌奔波的,看到栀子花最多的,总是在她们的衣襟边。一直是有些挑剔的,对这个世界,对很多人。看到一个老年人穿着高跟鞋和大筒裤,也许
[1图]顶着黄斗笠、戴着蓝碎花头巾、穿着露肚脐的短上衣、腰间还系一条银色的腰带,那黑色的大筒裤随风飘洒起来,衬托得腰身越发婀娜。镜头下,她们就如沙滩上一朵朵浪花,神秘、羞涩、从容、妙曼。10多年前,从杂志上第一次看到她们时,我就记住了这个名字———惠安女。 寻找惠安女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南电力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刘 俊文/图寻,却不遇2011年国庆,我踏上前往福建惠安的旅程,寻找那个曾在我心中留下深深烙印的影子。在泉州,打听到惠安女生活在一个叫崇武的海滨小镇,便买票坐上开往惠安崇武的长途汽车。崇武到了。喧嚣充斥着耳膜,一群摩的迎面而来,热情询问要不要坐车到海边沙滩;街道两旁的电器商城正大声广播国庆优惠的广
全文:



■刘 俊文/图

寻,却不遇

2011年国庆,我踏上前往福建惠安的旅程,寻找那个曾在我心中留下深深烙印的影子。

在泉州,打听到惠安女生活在一个叫崇武的海滨小镇,便买票坐上开往惠安崇武的长途汽车。崇武到了。喧嚣充斥着耳膜,一群摩的迎面而来,热情询问要不要坐车到海边沙滩;街道两旁的电器商城正大声广播国庆优惠的广告;堵在路口的货车焦虑地按着喇叭,提醒行人避让。

我在寻找惠安女的影子,但只看到一位大妈穿着传统服饰站在三轮车上招呼乘客,零星有几位带着花头巾的老人提着菜篮子在人海中飘过,身旁行色匆匆的年轻女孩不是身着休闲装就是学生装,哪里还看得出半丝半毫惠安女的风情?

“哈哈,现在,我们惠安女一般都不穿传统服饰了,那个太麻烦,也不时尚。只有在偏远渔村里,35岁以上的女人才会保留惠安女的装束。”“好粥道”小店的老板娘笑着为我解惑。走出粥店,我并未死心,总想在散步时或者不经意间,碰上几个如照片女主角般的惠安女,但依然失望。

得,之于大岞

偶然闯入一家摄影小店,居然碰到了惠安摄影家汪洪波(他在惠安采石场拍摄的作品《梦呓》获得“中国第十四届国际摄影艺术展”金奖)。“去一个叫大岞的渔村吧,哪里也许有你想要的东西……”汪洪波这样告诉我。

第二天,我乘坐三轮摩托来到大岞。安顿后,独自到附近的港口转转,希望遇上什么,找到什么。远远的,看到一群熟悉的身影,她们和记忆中的景象那么契合。头戴的黄斗笠鲜艳,蓝花花头巾耀眼,黑色的大脚裤在海风吹拂下鼓胀起来。而此刻,她们正用柔弱的肩膀担起一方条石,艰难地向前挪动。这不正是我寻觅已久的惠安女么?“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无来由地,我撒开腿疯跑起来。心中在说,快一点、再快一点,这样就能离我的记忆近一些,更近一些。

走到近处,我楞住了。出现我眼前的,不仅仅有着蓝色头巾遮盖住的柔媚,还有一群“摄郎”正端着“长枪短炮”对着惠安女们狂闪。“头低一些”“肩再抬高一点”“稳住、别动!”……这群来自台湾的摄影师们正指挥着惠安女们摆出各种劳作的姿势,用照相机塑造出一个个只属于他们的惠安女形象。抬石头拍完了,紧跟着拍锯木头,甚至还指挥两个女子站在沙堆上摆出犁田的造型。其实在这样的渔村里哪里还有田地可种呢?看着这滑稽的场景,刚才兴奋劲顿失。

悟,而后了然

我知道用不了多久,这样的形象就会出现在各大摄影杂志上,读者们会以为这就是真实的惠安女,并将自我的感觉宣扬开去,吸引更多如我一样的人上前找寻。我感到了困惑,我所寻找的、真实的惠安女倒底是什么样?亦或想象中的惠安女根本不曾存在?难道我看到的惠安女只是一群模特为迎合所谓艺术的需要而摆出的造型?难道所谓的艺术就是用造作的姿势来掩饰这个时代传统的虚无与流逝?那么我此行的意义又在哪里?

晚上,与惠安女创造艺术基地主持人张汉忠老师进行了一次长谈,他讲到了自己这些年接待来自全国各地摄影创造团队的经历;也讲到了自己对惠安女这一形象被摄影家们误导、误传的困惑;更谈到自己对惠安女人的深刻观察与了解。“惠安女的存在与扬名并不是因为那身特别的装束,她们身上不可抵挡的魅力来自于千百年传承不变的品质:勤劳、贤惠与坚毅。现在年轻的惠安女早已脱掉了那身传统装束,但不能说她们就不是美丽的惠安女……”

如醍醐灌顶,我突然明白,原来自己一直被惠安女的衣着标签所束缚,受制于形,受惑于心。其实我早已将她们遇见,却蒙昧而不知;其实她们一直就在我身边,却视而不见。她们就是外出打工的小妹,殷勤而精明的老板娘,随着丈夫跑客运的阿姨……

第二天,我坐上离开大岞的三轮车,对面是一个年轻女孩,她看着我手中的相机,好奇地问:“你也是专程来拍我们惠安女的吧?”我微笑着点点头。“你还需要惠安女模特吗?我只要戴上头巾也很漂亮的,而且收费也便宜。”她游说我。我微笑着告诉她:“谢谢,我已经见过真正的惠安女了,你们真的很不错。”


海滨风情惠安女
作者: 陈峰   来源: 汽车实用技术.自驾游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惠安女   风情   海滨   人文风景   海岸线  
描述: 菊黄蟹肥的季节,沿海岸线游走能获得视觉与味觉的双重享受。在福建惠东半岛上,黄斗笠、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的惠安女则是中国沿海风情中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
海西惠女
作者: 卢苇   来源: 福建乡土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石于是,在封面和插图中你成为风景,成为传奇。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这几乎成了外界对惠安女的刻板印象,而一首打油诗更是让惠安女形象一目了然——"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
岜沙画记
作者: 陈红旗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三个猎枪手》岜沙有中国最后的猎枪部落之称。这里男子崇尚武力,清一色挽着发髯,苗语叫"户棍"。身穿自制的无领右开铜扣青布衣衫,直统大筒裤,酷似兵马俑。常年身挎腰刀,肩扛火枪,上山打猎,下河捉鱼,神气极了。在画中我想表现出一种威武、崇高、神秘的形象。
岜沙画记
作者: 陈红旗   来源: 山花(上半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岜沙   兵马俑   猎枪   部落  
描述: 《三个猎枪手》岜沙有中国最后的猎枪部落之称。这里男子崇尚武力,清一色挽着发髯,苗语叫“户棍”。身穿自制的无领右开铜扣青布衣衫,直统大筒裤,酷似兵马俑。常年身挎腰刀,肩扛火枪,上山打猎,下河捉鱼,神气极了。在画中我想表现出一种威武、崇高、神秘的形象。
碧海银沙惠安女(之一)
作者: 张一兵   来源: 中国审计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惠安女   服饰习俗   银沙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清代后期   打扮得漂漂亮亮   装饰作用   塑料丝   惠安县   成三角形  
描述: “黄斗笠、花头巾,暴露肚脐的蓝短衫,如灯笼的黑绸大折裤,腰间系着银裤链”,这奇而不俗、艳而有韵的惠安女服饰在汉民族服饰中独树一帜。
摇曳多姿的惠东女服饰
作者: 李宁   来源: 文明与宣传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惠东女   少数民族妇女   服饰文化   20世纪   汉族服饰   老年妇女   塑料花   清代后期   50年代   区域性标志  
描述: 是汉族服饰中最为独特美丽的风景线。 惠东女的上装,与清代沿袭明代流行的袄衫类似,只是袖口偏窄,袖子接长了一些,据说是为了新娘人洞房前便于提起长袖掩盖羞红的面颊而设计。新婚过后,长袖的一半位置翻挽固定缝住,并在袖口镶上一寸的缀色线用作装饰,这时称为“接袖衫”。
缀做衫的结构及其机能性研究
作者: 罗静   崔荣荣   来源: 山东纺织经济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缀做衫   结构   服装机能性  
描述: 究表明,缀做衫的结构设计手法满足"服装机能性"的实用、好用和美三个层面,即前后中破缝与节省面料的"经济实用性",袖子和衣长的"劳作便利性"、紧胸和下摆的"卫生舒适性",表现视觉形式美感的分割和拼接,以及"压胸突腹"审美取向等诠释的民俗文化寓意。
客家文化的精彩呈现-——何葆国《石壁苍茫》印象
作者: 暂无 来源: 福州日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马建荣 何葆国用一部情感大戏,再一次艺术而生活地抒写和凝练了客家文化与客家精神。 何葆国以“客家祖地”福建宁化石壁村为背景的长篇历史小说《石壁苍茫》(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第一版),一经印行,就凝重地放在了我的案头。多年以来,何葆国一直致力于客家、土楼乡土题材的文学创作。某种意义上,也就是
全文:有着独具特色的独特的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我也是客家人。小时候记忆最深的一点是外婆那辈客家老妇人的特色服饰:银发簪别着的黑灰相间的网格船型头罩、大面襟黑色布扣衫和大筒裤。 客家独特的语言文化、风俗习惯表现得异常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