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词
畲族服饰的特点及其内涵
作者: 雷志良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服饰   图腾崇拜   文化内涵   皇清职贡图   《天下郡国利病书》   马克思主义   《资治通鉴》   民族问题   文化交流   中央民族大学  
描述: 畲族服饰的特点及其内涵雷志良畲族自称“山哈”或“哈”。主要分布在闽、浙、赣、皖、粤诸省。作为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①,畲族在物质生活、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与服饰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福建宁德霞浦地区畲族女性服饰图案探议
作者: 陈栩   陈东生   来源: 纺织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福建   畲族   服饰   图案  
描述: 为例,探讨福建宁德、霞浦地区畲族女性服饰图案中所蕴涵的图腾崇拜、生殖崇拜、女性崇拜等文化因子。这些服饰图案以角隅纹样和菱形适合纹样的形式出现,不仅有着装饰、美化的功能,还含有畲民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民族信仰、生活习惯等深层内涵。
别样的山歌盛会
作者: 沈安娜   来源: 焦点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畲族的祖先盘瓠王平番有功,高辛帝把女儿三公主嫁于他。出嫁时,帝后将凤冠、凤衣给三公主做嫁衣,祝福她的生活像凤凰般呈祥瑞。三公主女后,也将女儿做同样打扮。女儿出嫁时,凤凰还特地从凤凰山衔来凤凰嫁衣。从此,畲族女子便有着凤凰装以示吉祥如意的习俗。 到达景宁畲乡时,这里已经是人山人海。
花田错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学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厄运接踵而来:土改时被划成地主成分,镇压他爹赵大能时逼他跪在刑场上看,枪一响,岫儿她爹就疯了。不是大疯,见人目光躲闪,嘴里不停地念叨:我不是坏人,我真不是坏人……岫儿出生没几天,娘得了产后风撒手人寰
鹧鸪天(三阕)
作者: 暂无 来源: 达州日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伤老屋 满目凄凉愁欲,百年老屋幸犹存。院中尚有新栽树,室中已无旧时人。 忆往事,了无尘,风雨漂泊三十春。不知梁上双栖燕,何故安居到如今? 乡恋 芦花翻白菊花黄,风雨他乡思故乡。春来柳绿
全文:伤老屋 满目凄凉愁欲,百年老屋幸犹存。院中尚有新栽树,室中已无旧时人。 忆往事,了无尘,风雨漂泊三十春。不知梁上双栖燕,何故安居到如今? 乡恋 芦花翻白菊花黄,风雨他乡思故乡。春来柳绿
鹧鸪天三阕
作者: 暂无 来源: 达州日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冬游凤凰 岁在初冬百草残,巴山何处共流连。 凤凰髻乱眉不黛,涧水半枯泉半干。 品香茗,啖果鲜,浮生难得半日闲。 晓登北岩惊钟鼓,暮看州河染夕烟。 百年老屋 满月凄凉愁欲,百年老屋幸犹存。 院中尚有新栽树,室内不见旧时人。 忆往夕,了无尘,风雨漂泊数十春。 不知梁上双栖燕,何故安居
全文:冬游凤凰 岁在初冬百草残,巴山何处共流连。 凤凰髻乱眉不黛,涧水半枯泉半干。 品香茗,啖果鲜,浮生难得半日闲。 晓登北岩惊钟鼓,暮看州河染夕烟。 百年老屋 满月凄凉愁欲,百年老屋幸犹存
>>>诗书晚晴
作者: 暂无 来源: 达州晚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伤老屋 满目凄凉愁欲,百年老屋幸犹存。院中尚有新栽树,室中已无旧时人。 忆往事,了无尘,风雨漂泊三十春。不知梁上双栖燕,何故安居到如今? 乡恋 芦花翻白菊花黄,风雨他乡思故乡。春来柳绿丝千
全文:伤老屋 满目凄凉愁欲,百年老屋幸犹存。院中尚有新栽树,室中已无旧时人。 忆往事,了无尘,风雨漂泊三十春。不知梁上双栖燕,何故安居到如今? 乡恋 芦花翻白菊花黄,风雨他乡思故乡。春来柳绿丝千
鹧鸪天(三阕)
作者: 暂无 来源: 达州晚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胡治中 伤老屋 满目凄凉愁欲,百年老屋幸犹存。 院中尚有新栽树,室中已无旧时人。 忆往事,了无尘,风雨漂泊三十春。 不知梁上双栖燕,何故安居到如今? 乡恋 芦花翻白菊花黄,风雨他乡思故乡。 春来
全文: 胡治中 伤老屋 满目凄凉愁欲,百年老屋幸犹存。 院中尚有新栽树,室中已无旧时人。 忆往事,了无尘,风雨漂泊三十春。 不知梁上双栖燕,何故安居到如今? 乡恋 芦花翻白菊花黄,风雨他乡思故乡。 春来
一个董得感恩的民族
作者: 少木森   来源: 福建乡土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   感恩   主人   客人   族人  
描述: 的大山,对这四省边界广袤地区的开发,立下不朽的功绩,本该称为这片大山的主人呀!但他们却自称为“客人”,这可说是一种自谦吧,也可以说是一种“感恩”!感谢大山接纳了他们,给予他们生活的家园,大山才是主人啊,大自然才是主人啊! 在福安穆云民族乡采访时,我对畲族乡干部说:你们的这种意识,这种心态,是对大山有一种敬畏,一种认同,是从心灵里的一种认同,也就是怀揣着一种感恩心结吧!乡干部说:这么说,倒是有点道理,我们畲族人生活在大山里,大山给予的恩赐太多,也许畲族人是学会感恩了。因此,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我们一再说起“感恩”二字,在畲族的风俗里,我也一再地品读出了“感恩”二字。 首先说说畲族的婚俗吧。畲族新娘出嫁前都要进行哭嫁,一般要哭上三天三夜,直到新娘的声音哭哑为止。邻居们都要过来听哭嫁歌,哭嫁歌的内容包括《哭爹娘》、 《哥嫂》、 《哭舅母》、 《哭闺伴》等等。如泣如诉的哭嫁歌,叙说着父母的养育之恩,长辈兄嫂的关爱之恩,姐妹们曾经的相处之情、相携之恩。通过哭唱的方式,姑娘表达着隐藏在内心复杂而又细腻的情感,那份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和殷殷的感恩之心,都化作歌声来哭诉,既朴素,也动人。 新娘出嫁时,要把姑娘时期的“布妮头”改为妇女的“凤凰头”,还要穿上精心绣制的五彩斑斓的凤凰装。相传畲族始祖盘瓠王因平番有功,高辛帝招他为驸马,在与三公主成亲时,帝后娘娘给三公主一顶珍贵的凤冠和一件镶有珠宝的凤衣,祝愿女儿生活吉祥如意。畲族女儿出嫁要梳“凤凰头”,穿凤凰装,就是对此的追忆和感恩。新娘上轿前,先要向祖宗礼别。由于传说高辛帝嫁女时,三公主是皇帝的女儿,一不拜天,二不拜地,更不能跪拜祖宗,她双脚不能踩地。这个风俗延续至今,新娘踩在米筛上向祖宗点头礼别。踏米筛还有另一个含意,米筛是畲族洁净而又贵重的生活用具,新娘踏筛是表示对三公主的尊重之意,也是对生活的敬畏之情。新郎新娘拜堂时,新郎先向“香火堂”祖宗牌位行三跪九叩礼,新娘则不拜,以示对畲族始祖三公主的尊重。这,就是畲族“男拜女不拜”的习俗。这一风俗从男尊女卑的旧时代一路流传至今,想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少人把这一风俗解读为“女性崇拜”,自然是有道理的。但细想,这更是一种“感恩”,每一个细节,无不蕴含着“感恩”的深意。可以说,这既有对祖先的感恩,也是对生活的敬畏和感恩。 其次,说说畲族的乌饭节。传说,远在唐代,官逼民反,畲族首领蓝万兴率领畲军反抗官府,被朝廷军队围困在山上,失去了外援,粮食断绝。蓝万兴只得让将士们漫山遍野寻找食物,那时已是冬季,食物难找,只好靠采摘一种野果充饥。这种野果,叫乌稔果,是一种常绿灌木的黑色浆果,如绿豆至碗豆般大小,顶部有五星状花纹,食之味甜。虽说吃过后满嘴染成乌黑,不大好看,却能饱肚子,能恢复体力。蓝万兴很高兴,派出部分人员大量采摘乌稔果。就是靠着满山遍野的乌稔果,畲军才渡过饥困的日子,迎来战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战后风调雨顺,族泰民安。 “三月三”祭神之际,首领们想到了那些拯救过畲军战士生命、让他们最终取得战争胜利的乌稔果,便派人上山,去摘取乌稔果,既想再次品尝乌稔果的美味,更是想用果子来祭神,赋予一种象征的意义,表达一种“感恩”之情。可是,去年的果子已经落完了,新一年的果树还未开花结果呢。兵卒们只好采回一些乌稔树的叶子,捣烂滤汁煮糯米,加糖制成乌饭以充乌稔果,供奉神灵,贡奉首领。首领们观之若果,闻之香甜,食之可口,大喜!遂定每年三月三全族人吃乌饭、拜祖宗、庆胜利、谢神灵,因而衍成“乌饭节”世代相传。 当然,到了后来, “三月三”除了制作和品尝以乌饭为主的各种畲家小吃外,更被当作对歌谈情、吟诗论嫁的大好时日。在这个节日里,全族到处搭台对歌,红火火的日子,热辣辣的歌,把节日衬托得如此缤纷多彩,充满活力。于是,有人戏说“三月三”是畲族的“情人节”,其实,也可以说“三月三”是畲族的“感恩节”,这样,似乎更能反映出“三月三”丰富的文化内涵。因为“三月三”盘歌、对歌已不再只是未婚青年的事,而“乌饭节”早就被当作本族对外交流、加强团结、答谢亲友的节日,也就是当做一个感恩酬答的节日。畲族人载歌载舞、感谢自然赐予一个丰收年,也祈盼来年是一个更值得庆贺的大丰年。自然而然地,畲族人生活中便多了一道动人的风景。 畲族的“牛歇节”和“尝鲜节”也都饱蕴着“感恩”的意味。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为畲族的牛歇节。这一天,天蒙蒙亮,畲族农人就要把牛赶到山上吃带着露水的青草,慰劳耕牛。接着,还要把牛牵到清水边,用竹制的牛梳洗刷牛身,理顺牛毛,并解缰卸犁一天,还要以泥鳅或鸡蛋泡酒,用竹筒灌喂耕牛,又以米粥或薯米粥等精饲料喂养,以酬谢耕作之劳。喂牛时,畲族牧童要唱牛的颂歌: “牛角生来扁扁势,身上负着千斤犁。水牛做饭给人食,四月八日歇一时。”这一天,严禁对牛棍打鞭甩,还要把牛栏清理干净,铺上干草,以示对牛的敬重与感恩。农历七、八月,畲家某户水稻开镰日即为这一户人家的“尝鲜节”,又叫“食新节。”按畲族的传统,水稻开镰必须先择吉日。他们把头一趟割下的稻谷当即碾成米,煮成白米饭,先舀三碗,点上名香,放在竹制的米筛里,置于晾台祭天地;而后再舀三碗,分别于左右神堂和灶台上供祭地方神、祖公神和灶神。祭毕,还要添上好酒好菜,请亲人邻居一起品尝新米饭。尝新米时,客人来得越多越好,互相道谢,共同感恩,据说“多一人尝新就多一人的粮份”,来年,大自然会赐予更大的丰收。 说起来,我们之所以要“感恩”,是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切的一切,包括一草一木都对我们有恩情!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便会将感恩化做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来善待一切的一切,包括一草一木、一粥一饭。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颗和平的种子,一颗和谐的种子,因为感恩不是简单的报恩,它是一种责任、自立、自尊和追求,是一种阳光人生的精神境界!畲族人懂得感恩,其实也就是学会了一种处世哲学,一种生活智慧,以感恩的心作为人生的支点。所以,我们在采访中得知,福安穆云民族乡溪塔村600多人口,自建国以来60年没有一个人犯罪,治安案件也极少见。我们先是表示了赞叹,毕竟如今社会的总体犯罪率有所增加,犯罪年龄下降,青少年的犯罪问题日益突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一个600多人的畲族乡村,竞能保持60年无一人犯罪,实在难得。同时,我们也表示,对此并不惊讶。毕竟畲族是一个懂得感恩、怀惴感恩之心的民族,畲乡民风的淳朴,自有其文化的、心理的依据。现代心理学家们不是普遍认同这样一个规律吗?心的改变,态度就跟着改变;态度的改变,习惯就跟着改变;习惯的改变,性格就跟着改变;性格的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感恩的心改变着畲家人的生活态度,诚恳的态度带动畲家人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升华畲家人的性格,健康的性格收获畲家人质朴而美丽的人生! 近几年来,在我们整个国家, “感恩”教育受到重视,感恩教育已经成为青少年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我想,我们保护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畲族文化内涵,这,是一个亮点,值得借鉴与研究。英国作家萨克雷说: “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你不感恩,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我们的感恩教育就应该回到生活中去,像畲族人那样融在文化中、融在风俗里、融在生活细节上,以尊重为起点,从尊重耕牛、尊重粮食、尊重一草一木、尊重自然,到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在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相互尊重以及对自然和谐共处中追求生活的幸福,追求生命的意义,展现、发展自己的独立人格。如此,感恩就会成为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就会成为一个人的人格支点。感恩让世界这样多彩,感恩让我们的人生如此美丽!
景宁二十多项民族民间文化助兴“三月三”
作者: 何向平潘挺   来源: 丽水日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丽水日报》2006年04月01日报道 (记者 何向平 通讯员 潘挺)山歌唱起来,畲舞跳起来,三月的畲乡是歌舞的海洋。昨晚,2006中国畲乡“三月三”暨景宁乡村旅游展活动在景宁畲族自治县隆重拉开帷幕,客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云集畲乡,参加这个畲族的传统盛会。市领导楼阳、蓝资霞、王昌荣、庄志清出席了当
全文:,客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云集畲乡,参加这个畲族的传统盛会。市领导楼阳、蓝资霞、王昌荣、庄志清出席了当晚举行的开幕式。 本次活动突出弘扬畲族传统文化、展示畲乡民俗风情、增进民族团结进步、发展畲乡旅游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