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相关搜索词
民艺镜头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遗产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镜头   凤凰   织布机  
描述: 畲女的凤凰传奇 穿戴着凤凰冠和彩带衣的两位畲族女子,正在一架老织布机前舒展巧手、穿梭引线。几百条柔软细密的彩线从高处垂下,并在吱呀声中连绵不断地流淌,她们忙碌赶制的布料,将被做成畲女钟爱的凤凰装。
蟳埔女:那飘动的簪花围
作者: 廖杏子   来源: 泉州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簪花   泉州湾   渔村   海面   涨潮   海风   古城   头饰   大海   演绎  
描述: 浩浩夕光下,海风刮过滔滔海面的千帆万樯。云霞下,是谁闪动着绰约的身姿,溶入归航的帆影之中?当缠绵绯恻的《行船歌》柔婉地在古老的港湾响起,急切的呼喊、嘈杂的脚步踏着涨潮的涛声,渐行渐近,仰头眺望,在这充满动感的镜头,
[1图]顶着黄斗笠、戴着蓝碎花头巾、穿着露肚脐的短上衣、腰间还系一条银色的腰带,那黑色的大筒裤随风飘洒起来,衬托得腰身越发婀娜。镜头下,她们就如沙滩上一朵朵浪花,神秘、羞涩、从容、妙曼。10多年前,从杂志上第一次看到她们时,我就记住了这个名字———惠安女。 寻找惠安女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南电力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刘 俊文/图寻,却不遇2011年国庆,我踏上前往福建惠安的旅程,寻找那个曾在我心中留下深深烙印的影子。在泉州,打听到惠安女生活在一个叫崇武的海滨小镇,便买票坐上开往惠安崇武的长途汽车。崇武到了。喧嚣充斥着耳膜,一群摩的迎面而来,热情询问要不要坐车到海边沙滩;街道两旁的电器商城正大声广播国庆优惠的广
全文:



■刘 俊文/图

寻,却不遇

2011年国庆,我踏上前往福建惠安的旅程,寻找那个曾在我心中留下深深烙印的影子。

在泉州,打听到惠安女生活在一个叫崇武的海滨小镇,便买票坐上开往惠安崇武的长途汽车。崇武到了。喧嚣充斥着耳膜,一群摩的迎面而来,热情询问要不要坐车到海边沙滩;街道两旁的电器商城正大声广播国庆优惠的广告;堵在路口的货车焦虑地按着喇叭,提醒行人避让。

我在寻找惠安女的影子,但只看到一位大妈穿着传统服饰站在三轮车上招呼乘客,零星有几位带着花头巾的老人提着菜篮子在人海中飘过,身旁行色匆匆的年轻女孩不是身着休闲装就是学生装,哪里还看得出半丝半毫惠安女的风情?

“哈哈,现在,我们惠安女一般都不穿传统服饰了,那个太麻烦,也不时尚。只有在偏远渔村里,35岁以上的女人才会保留惠安女的装束。”“好粥道”小店的老板娘笑着为我解惑。走出粥店,我并未死心,总想在散步时或者不经意间,碰上几个如照片女主角般的惠安女,但依然失望。

得,之于大岞

偶然闯入一家摄影小店,居然碰到了惠安摄影家汪洪波(他在惠安采石场拍摄的作品《梦呓》获得“中国第十四届国际摄影艺术展”金奖)。“去一个叫大岞的渔村吧,哪里也许有你想要的东西……”汪洪波这样告诉我。

第二天,我乘坐三轮摩托来到大岞。安顿后,独自到附近的港口转转,希望遇上什么,找到什么。远远的,看到一群熟悉的身影,她们和记忆中的景象那么契合。头戴的黄斗笠鲜艳,蓝花花头巾耀眼,黑色的大脚裤在海风吹拂下鼓胀起来。而此刻,她们正用柔弱的肩膀担起一方条石,艰难地向前挪动。这不正是我寻觅已久的惠安女么?“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无来由地,我撒开腿疯跑起来。心中在说,快一点、再快一点,这样就能离我的记忆近一些,更近一些。

走到近处,我楞住了。出现我眼前的,不仅仅有着蓝色头巾遮盖住的柔媚,还有一群“摄郎”正端着“长枪短炮”对着惠安女们狂闪。“头低一些”“肩再抬高一点”“稳住、别动!”……这群来自台湾的摄影师们正指挥着惠安女们摆出各种劳作的姿势,用照相机塑造出一个个只属于他们的惠安女形象。抬石头拍完了,紧跟着拍锯木头,甚至还指挥两个女子站在沙堆上摆出犁田的造型。其实在这样的渔村里哪里还有田地可种呢?看着这滑稽的场景,刚才兴奋劲顿失。

悟,而后了然

我知道用不了多久,这样的形象就会出现在各大摄影杂志上,读者们会以为这就是真实的惠安女,并将自我的感觉宣扬开去,吸引更多如我一样的人上前找寻。我感到了困惑,我所寻找的、真实的惠安女倒底是什么样?亦或想象中的惠安女根本不曾存在?难道我看到的惠安女只是一群模特为迎合所谓艺术的需要而摆出的造型?难道所谓的艺术就是用造作的姿势来掩饰这个时代传统的虚无与流逝?那么我此行的意义又在哪里?

晚上,与惠安女创造艺术基地主持人张汉忠老师进行了一次长谈,他讲到了自己这些年接待来自全国各地摄影创造团队的经历;也讲到了自己对惠安女这一形象被摄影家们误导、误传的困惑;更谈到自己对惠安女人的深刻观察与了解。“惠安女的存在与扬名并不是因为那身特别的装束,她们身上不可抵挡的魅力来自于千百年传承不变的品质:勤劳、贤惠与坚毅。现在年轻的惠安女早已脱掉了那身传统装束,但不能说她们就不是美丽的惠安女……”

如醍醐灌顶,我突然明白,原来自己一直被惠安女的衣着标签所束缚,受制于形,受惑于心。其实我早已将她们遇见,却蒙昧而不知;其实她们一直就在我身边,却视而不见。她们就是外出打工的小妹,殷勤而精明的老板娘,随着丈夫跑客运的阿姨……

第二天,我坐上离开大岞的三轮车,对面是一个年轻女孩,她看着我手中的相机,好奇地问:“你也是专程来拍我们惠安女的吧?”我微笑着点点头。“你还需要惠安女模特吗?我只要戴上头巾也很漂亮的,而且收费也便宜。”她游说我。我微笑着告诉她:“谢谢,我已经见过真正的惠安女了,你们真的很不错。”


(蟳)埔女:那飘动的簪花围
作者: 廖杏子   来源: 福建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簪花   泉州湾   渔村   海面   涨潮   海风   古城   头饰   大海   演绎  
描述: 浩浩夕光下,海风刮过滔滔海面的千帆万樯.云霞下,是谁闪动着绰约的身姿,溶入归航的帆影之中?当缠绵悱恻的<行船歌>柔婉地在古老的港湾响起,急切的呼喊、嘈杂的脚步踏着涨潮的涛声,渐行渐近,仰头眺望,在这充满动感的镜头,色彩清丽的画里,是泉州湾畔的(蟳)埔女,迎接远海归来的船只……
凯瑟琳·莫宁:花花公主 帅到没天理
作者: 暂无 来源: 时尚内衣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有时会,我仅仅只是分析一下我的工作而且有时我会对我不喜欢的镜头感到难为情,所以这时我祈祷没人会注意这些镜头
[4图]传统巡香日:千人踩街 时尚虫寻埔女:“苹果”拍照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南早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村里年轻人抬着妈祖像巡游 虫寻埔女的簪花围汇成移动花园 传统虫寻埔女也爱玩时尚 虫寻埔女自排自演的“斗笠舞”成为万众焦点 “妈祖巡香”今年增花篮队,设扫路队、腰鼓队、果篮队和花灯队等十几支队伍 早报
全文:队前年仅7岁的小埔女成为焦点,一众摄影师们纷纷将镜头对准她。 除了艳丽的花篮队外,巡香队伍中有扫路队、腰鼓队、果篮队和花灯队等十几支队伍,种类繁多的菠萝、苹果、水蜜桃等水果以及各式各样的灯笼为庆典添加
能盖房子的惠安女
作者: 暂无 来源: 德州日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嗨,别拍了!”红头巾下一只纵横着褶子的小麦色的手拾起桶里的一片小贝壳佯装扔向我。 “哈,阿婆,好看!”迎着那手的弧度,把相机镜头瞄准了。 阿婆一笑低头继续干活,我则移动脚步寻找着属于惠安的美丽。 惠安县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中部,泉州市东北部,介于泉州湾和湄洲湾之间,东临台湾海峡。小祚岛和大祚岛(崇武
全文:“嗨,别拍了!”红头巾下一只纵横着褶子的小麦色的手拾起桶里的一片小贝壳佯装扔向我。 “哈,阿婆,好看!”迎着那手的弧度,把相机镜头瞄准了。 阿婆一笑低头继续干活,我则移动脚步寻找着属于惠安的美丽
惠安女
作者: 暂无 来源: 益阳日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盛景华 这次闽南之行的第一站说是泉州,实际却到了惠安黄塘。惠安名气很大,这里不仅有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崇武古镇,更有风情万种、闻名遐迩的惠安女。 按理说,家在惠安县的女子都该称作惠安女才对,这是依地域而言的。然而,真正代表惠安女典型特征的却是一种文化特征,它是一种以“黄斗笠、花头巾、蓝短衫、银腰链、宽
全文:一色晃眼的银链。令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她们虽然都带着帽子,但却不是戴的传统的黄斗笠。 就这样,我一口气拍下了几十张图片。令我遗憾的是,我所拍的大抵是背面和侧面的镜头,因为我手头的相机不专业,没有长焦镜头
[1图]福建惠安女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家电网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早就听说过福建惠安女的故事,可一直难得一见。直到参加某媒体在福建举办的摄影研讨会,才有了一睹芳容的机会。 惠安女是生活在福建省惠安县崇武镇一带的汉族妇女。惠安女的勤劳、贤惠,加上一身奇特服饰,有一种难以言表的魅力,成了崇武古城的一道独特风景,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自然
全文:、贤惠,加上一身奇特服饰,有一种难以言表的魅力,成了崇武古城的一道独特风景,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自然也成了摄影家镜头捕捉的焦点。 留传至今的一首打油诗形象地勾画出了惠安女传统服装的特征:封建头
[1图]百岁老人蔡大妮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河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记者王珂文李文波图 南阳路某小区有一位百岁老人——蔡大妮,老人今年已102岁,是小区里有名的老寿星。 记者随蔡奶奶的女儿韩阿姨来到她家时,蔡奶奶午睡醒来,正一个人坐在床沿上,趴在椅子上一笔一画地写字。见到记者来,老人抬起头,笑呵呵地大声同我们打招呼,口齿非常清晰。蔡奶奶身材清瘦,穿着一身家常的
全文:请去看过现场演出,回来高兴了好一阵子呢! 看到摄影记者扛着大机器忙活着给自己照相,蔡奶奶停下手中的笔盯着镜头看,那神情,像个好奇的孩子。记者要求老人继续写,蔡奶奶挺配合,一笔一画写得认真,运笔有劲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