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词
惠安女
作者: 暂无 来源: 益阳日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盛景华 这次闽南之行的第一站说是泉州,实际却到了惠安黄塘。惠安名气很大,这里不仅有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崇武古镇,更有风情万种、闻名遐迩的惠安女。 按理说,家在惠安县的女子都该称作惠安女才对,这是依地域而言的。然而,真正代表惠安女典型特征的却是一种文化特征,它是一种以“黄斗笠、花头巾、蓝短衫、银腰链、宽
全文:

■盛景华

这次闽南之行的第一站说是泉州,实际却到了惠安黄塘。惠安名气很大,这里不仅有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崇武古镇,更有风情万种、闻名遐迩的惠安女。

按理说,家在惠安县的女子都该称作惠安女才对,这是依地域而言的。然而,真正代表惠安女典型特征的却是一种文化特征,它是一种以“黄斗笠、花头巾、蓝短衫、银腰链、宽筒裤”为外表特征的服饰文化特征,它并不以地域来划分。惠安女的这种独特着装,外人形象地将其戏称为“封建帽、节约衫、浪费裤”。所谓“封建帽”,特指惠安女经常戴在头上的那种黄斗笠,以及斗笠下的花头巾,因其长期遮阳遮面让人看不到美眉们的庐山真面目,所以人们戏称其为封建帽;惠安女子大抵穿那种蓝短衫,因其短而露脐便得到了“节约衫”这样一个雅号;惠安女基本上都穿黑裤子,裤管大而像裙,裤头上还配以闪闪发光的银链作腰带,因其裤子的制作费布、费料,及至有了“浪费裤”的别称。

当然,惠安女引人入胜的地方除了这些别致的服饰之外,还有其独特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俗。而具有上述鲜明特点的真正意义上的惠安女基本上都生活在惠东地区,即居住在崇武大岞村及周边的小岞镇等几个渔村。

我们这次是应一位诗人朋友的邀请,去参加一个名为“聚龙小镇·春季浪漫之旅”活动的,实际是被拉去为当地一处有名的房地产作宣传。其实,这次活动并没有去崇武,去看惠安女的行程安排,是我执意要去,并且在得到诸多与会诗人的积极响应之后才得以成行的。当我提出这个建议之后,与会的闽南诗人陈国华先生,自告奋勇要给我们当向导的。陈先生是土生土长的崇武人,七十二岁的人了,但从外表看,顶多六十出头的样子。他从行政岗位上退下来有些年了,写诗,写散文,写时评,还作民俗方面的专题研究,写了好多这方面的书,其中就有《惠安女探秘》之类的专著,简直就是惠安通,是崇武的活地图。

去崇武镇大岞村那天,我们遇上了前所未有的好天气,天空晴朗,能见度好,而且不冷不热。

一路上我把好奇的目光死死的锁定窗外,一个又一个问题不断的抛向坐在我身边的陈老。路边有好多我叫不上名号的行道树没长叶子却灿灿烂烂开满了火红的花朵。陈老告诉我,那是刺桐树,那火红的刺桐花是他们泉州的市花。我见沿途那些地头、田间劳作的身影,几乎清一色是头戴斗笠围着头巾的女子,就对陈老说:“难怪有人讲惠安女勤劳,惠安男人享福,原来惠安男人是不要做事的哟!”“你误会了。”陈老说:“惠安女的勤劳远近闻名不假,但他们的勤劳是有背景的,因为惠安在海边,惠安人靠海生活,男人们都要下海打鱼,家里的事只能靠女人了。”

陈老问我:“你是怎么想到要去看惠安女的。”我告诉他,我是学美术的,并且还好摄影,而惠安女每每是画家和摄影家最喜欢表现的题材,我的朋友,原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钟增亚先生,他生前就特别爱画惠安女。在他的眼里,惠安女就是东方的维纳斯,是美和善的化身。而我等诗友,既然到了惠安而没有看到惠安女,那不等于是白跑一趟么。

就这么边走边谈,当日傍晚时分,到达了惠安女聚居地大岞村。

在大岞,接待我们的是“泉州市摄影家协会惠安女创作基地”的张汉宗先生。因为陈老早给他打过电话,有约在先,我们到达时,张先生已站在门外等候多时了。

张先生告诉我们,渔民捕鱼刚回渔港,还在海滩上忙碌呢,这时候去采风,去拍图片,正好能抢拍到真实的劳动场景。于是,我们来不及喝口茶水,就急急忙忙往海滩上奔去。

往海边走不多远,一下子就看见好多好多岸上的和海里的渔船,还有那看不到边际的大海,被夕阳染红的天空和云彩,无数欢叫着、飞翔着的海鸥,以及不断扑过来又退下去的层层浪花,被浪花爱抚得平平整整的银亮的沙滩……

远远望去,海滩上真有好多的身影,有男人,有女人。那些低头劳作的女人们好像还真就清一色地穿戴着“封建帽、节约衫、浪费裤”呢。于是我撒开双腿急匆匆地朝那劳作的人群跑去。

距离近了这才看清,原来他们是在清理渔网。大抵是两到三人一组,把那一张张渔网理顺了,清理干净了再卷成一团团放到一个个网兜里……

男人们除了黑那么一点之外,穿着与我们别无二致,可是女人的穿着却很特别,她们都戴着花头巾,穿着露脐短衫和宽松如裙的黑裤子,裤头上的腰带虽然不尽相同,却真是一色晃眼的银链。令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她们虽然都带着帽子,但却不是戴的传统的黄斗笠。

就这样,我一口气拍下了几十张图片。令我遗憾的是,我所拍的大抵是背面和侧面的镜头,因为我手头的相机不专业,没有长焦镜头,不便于抓拍场面,及至一走近人群,想拍个正面的人像,人家只要发现我的动机,立马就别过脸去了。更可恼的是,我寻遍了人群,想找个年轻的漂亮的惠安女拍个特写,却最终都没能如愿。

后来,我就这事请教过张先生之后,才知道,因为时代的变迁,其实惠安的女子也不常穿传统的服装了,大家都穿传统服装的场面,只有在祭祀或者节日等特殊的场合才能看得到,平日经常穿戴传统服饰的人,大抵是那些老年妇人,抑或没有多少文化的中年女性。而年轻人平日多不穿戴传统服装了,尤其是那些见过世面的有文化的知识女性更是如此,她们身上的衣着,早就和街头的流行色融为一体了。

这让我当即好生烦恼。我千里迢迢寻到惠安来,吸引我的无非是其独特的传统文化,是包含在其传统文化中的艺术之美,如果这些东西都被外来文化所消解,所同化,那就不仅仅只是遗憾了。

由此,我忽然想起了苏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想起了“中国女子染金发,西洋女子染黑发”的那个段子。想起这些,我失语,简直有些哭笑不得。

近年来,穿露脐装和宽腰带热裤已成时尚,我当时就猜测其设计师的创作灵感,或许就来自惠安女的传统服饰,因为在我看来,惠安女服饰中固有的性感和美,本来就具备很多时尚的元素。这就像王洛宾、雷振邦,像那些民歌的收集和整理者,他们生就一双慧眼,每每只需在采集来的素材里汲取某一些元素,就可变身为流传千古的名曲经典。

越是自我越具有个性,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句话看似平常,但要真正理解并且自觉地落到实处却并不容易。

在我们这个国度,因为过往长期封闭所造成的教育的缺乏和经济的落后,在文化艺术上的短视者真是大有人在,由此,我真想对当地政府和文化艺术界的朋友们进上一言,大家理当负起责来,正确地做好舆论导向,真正做好有关惠安女服饰文化遗产的整理和传承工作,并使其发扬光大。

我想,要让新一代惠安女天天穿着她们的传统服饰,首要的是要让她们认识到其中的独特之美,由此而产生自信心、自豪感,当然还要让其认识和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觉得穿着传统服饰实际是传承一种衣钵,一种优秀的文化血脉。

在大岞,我没能拍到理想的惠安女的图片,但值得庆幸的是我拍到了很多难得一见的海景,特别是海上落日溶金的壮观景象,因为其中之美,像惠安女一样,能撼人心魄……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