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词
枪手部落行走
作者: 暂无 来源: 珠海特区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杨静仪 离开贵阳市郊香纸沟不久,大家还对那些白色的纸张回味无穷,向导一脸神秘地问我们:“想不想去枪手部落行走一番?” “枪手部落?!”好酷的名字,大家欢呼着连声说好。小巴转一个弯,司机加快油门前行。枪手部落位于贵州南边,是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苗族村寨——岜沙。岜沙男人崇尚武力,平时身着自织的无领右开
全文:

□杨静仪 离开贵阳市郊香纸沟不久,大家还对那些白色的纸张回味无穷,向导一脸神秘地问我们:“想不想去枪手部落行走一番?” “枪手部落?!”好酷的名字,大家欢呼着连声说好。小巴转一个弯,司机加快油门前行。枪手部落位于贵州南边,是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苗族村寨——岜沙。岜沙男人崇尚武力,平时身着自织的无领右开衫铜扣青布衣,直统大筒裤,青布裢,常年身挎腰刀,肩扛火枪,上山打猎,下河打鱼。爬山上树如履平地,极擅长爬山打猎,衣食住行均取之于山林河谷。他们十分重视自己身体的强壮,狩猎与耕作技术高超,还特别强调装束和身体的标志。岜沙男人非常重视他们的发髻,发髻在岜沙苗语中称为:“户棍”,是男性装束中最重要的性别标志——剃掉男性头部四周大部分的头发,仅留下中部盘发为鬏髻,并终生保持这种发式。走进岜沙,现代生活气息似乎瞬间远去,村寨似乎包裹在如海的森林中,如果没有向导,我们这些游客肯定是进不来也走不出。顺着静谧的林间小径行走,一座座木制吊脚楼画幅般次第出现。这些吊楼都是顺山坡搭建,树皮覆盖为屋顶,因时间久远而长满青苔。家家都有红色的木栏,上衬如碧的天空,下映几缕白云飘拂的湖面,犹如仙境。在我们的赞叹声中,突然响起了枪声,还有悠扬动听的芦笙声。向导笑着告诉我们,这是枪手部落的村民在欢迎客人。我们看到寨门前已聚集着许多犷悍的男子,他们的服饰充满明清气息。只见他们有的肩挎猎枪,有的端着美酒,有的在吹芦笙……向导悄悄说,枪手部落的人,枪是从不离身的,这已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我们如贵宾一样被村民们迎进了吊脚楼,踏着嘎吱嘎吱作响的木梯,恍惚间,仿佛自己也变成了这古老生存方式中的一员。因为喜欢,我们在这里呆了两天,岜沙人的淳朴、善良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深深感动着我们。岜沙人规定,如果盗伐树木,要罚米120斤,猪肉120斤,酒120斤,所罚食品给全寨人享用,因此寨民们都自觉保护环境。与森林十分亲密的他们,连歌舞传情也离不开森林,一到夜晚,少男少女们手挽手来到林间,男孩吹着芦笙,乐声如流水般美妙动听;女孩随乐而舞,边舞边唱。此情此景,令人陶醉。 春种秋收时分,枪手部落闹姑娘就开始了,向导说,“闹姑娘”就是青年男子和姑娘结伴相约,白天劳动,晚上聚集在一起唱歌、喝酒、抱姑娘。哪个姑娘被男孩抱的次数最多,那个姑娘最美丽,提亲的人也最多,可惜的是,我们去时,枪手部落春种已过,秋收却还在遥远处,我们只好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这个古老而又淳朴的山寨。

[1图]七旬香港老伯捐赠一批“宝贝”包括两千多本藏书、20年代前山河照片、二战珠海周边作战地图、清末民间黑绸衫裤、1970年手提摄录机等
作者: 暂无 来源: 珠海特区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本报讯 记者纪瑾报道:记者昨日从市博物馆获悉,七旬老翁鲍安60年如一日,收藏了近万本有关内地、香港和澳门历史的珍贵图书,并捐出两千多本给市博物馆和市档案馆,为珠海的文化事业作出贡献。 冒险收藏内地图书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鲍先生家,只见书柜几乎占了大半个客厅,珍藏图书按内地、香港和澳门等区域摆放得整
全文:

本报讯 记者纪瑾报道:记者昨日从市博物馆获悉,七旬老翁鲍安60年如一日,收藏了近万本有关内地、香港和澳门历史的珍贵图书,并捐出两千多本给市博物馆和市档案馆,为珠海的文化事业作出贡献。

冒险收藏内地图书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鲍先生家,只见书柜几乎占了大半个客厅,珍藏图书按内地、香港和澳门等区域摆放得整整齐齐,包括历史文献、文学作品等等,其中包括1949年5月出版的《中国文摘》、《香港六七暴动内情》、《澳门史略》等年代较久的珍贵书籍。

“这些图书只是珍藏的一部分,还有许多正在整理当中。”鲍先生说。他1934年在珠海出生,8岁时随父母去香港,17岁在香港美术专科学校就读时,开始收藏各类图书,大部分书籍都被他收藏了长达60多年之久。

“除了港澳图书,我最喜欢收集与内地历史文化有关的图书。”鲍先生指着手中的《中国新民主义革命史》初稿说,当时很喜欢这本书,就在书上签了名。由于殖民时代的香港政府不允许香港市民认识中国内地,所以当时与中国内地有关的一切图书都是禁止的,何况他还在书上签了名。他姐姐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将签名的那一页给撕掉了。后来,他就将这本书悄悄地藏了起来。

鲍先生又拿着一本旧得发黄的《中国文摘》说,这本书是用英文宣传中国内地思想的,为了避免是非,书上都没有注明出处。

珍藏图书历经辗转

鲍安先生在香港生活近50年,期间搬了3至4次家,而收藏的图书成为搬家时最难搬的物件。鲍安先生说,香港的房子寸土寸金,他的藏书占了家里很多地方,因此招来父亲的反对,搬家时丢了很多藏书,还有一些送给了朋友。即使这样,他还是需要来回几十次,才将幸存下来的藏书陆续搬到新居所。

1991年退休后,鲍安先生从香港搬到澳门,他的“宝贝”也随着他一起搬迁,由于当时香港的房子还留着,他每个月去一趟香港,回澳门时就带一些藏书过来,这样来回折腾了一年多,才将这些“宝贝”全部搬回澳门“定居”。

2003年,鲍安先生落叶归根,从澳门回到珠海,这时他的“宝贝”都由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帮忙搬运,这让他省心很多,少了很多麻烦。

与此同时,鲍安先生将整理好的一些对珠海文化事业有帮助的藏书、实物、谱碟、照片、地图等捐献给市博物馆和市档案馆。记者在市档案馆为鲍安先生颁发的捐赠册上看到,捐赠物包括上世纪20年代前山河照片、二战珠海周边作战地图、清末民间黑绸衫裤、1970年手提摄录机等。

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说,鲍安先生的藏书记载了中国内地和港澳的历史,一些在新华书店找不到的资料到鲍安先生家里就能轻易找到。他捐赠给市博物馆和市档案馆的图书都与历史文化有关,值得市民好好阅读。这一本本被翻得发黄,却毫无破损的图书,见证着鲍安先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