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词
弘扬·传承·发展
作者: 谌杰   杨敏   来源: 江西日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谌杰本报记者杨敏 全南虽小,却很美。境内自然生态优良,客家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全南人既把丰富的文化遗存传承和弘扬,又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让其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服务。 全南既有尽显古老文明的新石器遗址、宋窑遗址,又有山势险峻,气势雄伟,历代文人墨客登山览胜,多有诗赋的天龙山。尤其是国家级森林自然保护区车
全文:

谌杰本报记者杨敏 全南虽小,却很美。境内自然生态优良,客家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全南人既把丰富的文化遗存传承和弘扬,又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让其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服务。 全南既有尽显古老文明的新石器遗址、宋窑遗址,又有山势险峻,气势雄伟,历代文人墨客登山览胜,多有诗赋的天龙山。尤其是国家级森林自然保护区车八岭,系赣江源头和珠江重要支流所在地,保护区峰峦叠嶂、林海莽莽,保存了丰富的中亚热带动植物种,是绿色休闲、运动保健的理想之地。此外,梅子山、青龙山、圆明山、龙潭瀑布、龙兴湖、瑶山寨、仙女陂、曾氏祠堂、雅溪围屋、李氏宗祠、小叶岽林海等都是人们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11月中旬,记者冒着冬雨走进全南县龙源坝镇雅凤社区,细细欣赏有着百余年历史的围屋,深深地被客家先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建筑工艺而折服。 据介绍,雅溪围屋是赣南客家围屋的佼佼者,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约公元1885年),现存有石围和土围两种。其中,土围高3层,每层有17间房,围长29.8米,宽20.2米,高10.4米,占地约800平方米,大门设两层,有防火设备。石围呈正方形,围高12米,占地面积约410平方米,坐东朝西,依山傍水,地下排水系统良好,具有四水归堂的特点,大门用排石条砌成,3层门固如碉堡,4层围屋均为砖木结构,外墙采用三合土与卵石夯筑而成,围墙及碉楼上设有枪眼和瞭望孔,屋内有一口冬暖夏凉且清澈甘甜的水井,围屋可攻能守。 品读完雅溪围屋,记者来到距县城仅6公里、翠竹绿水古宅彰显人与自然和谐的曾氏祠堂。这座建于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建筑,是全南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善、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古祠堂。城厢镇党委书记黄健告诉记者,结合新农村建设,他们对镇仔村古建筑周边进行了拓展整理,把相邻的一些空闲房屋改造成文化活动场所,村民业余时间可以在此看书读报打羽毛球等。 有着厚重客家历史文化积淀的全南,在积极培育文化产业的同时,充分利用好人文优势吸引投资,广泛传承和弘扬客家先民吃苦耐劳、开拓进取等优秀的精神品质,使之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宝贵财富。 全南是客家民系的重要聚居地之一,县内保留着许多客家民系的文化印记。据不完全统计,该县目前保存完好的客家围屋、民居、祠堂等古建筑就有300多处;许多乡村也还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客家生产生活习俗。为了保护、激活这些历史文化遗存,他们在抓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同时,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及传承人的保护,通过收集实物、整理分类、建立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或通过恢复、举办传统节庆等活动进行传承保护。通过编印《可爱的全南》等乡土文化教材,推动客家文化进课堂,培育文化认同感,提高保护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积极推动既有市场生命力,又有开发潜质的文化表现形式,引入民间资金加以开发,形成文化产业。目前,该县已开发出以观赏雅溪围屋、曾氏宗祠等客家古建筑为主要内容的客家风情体验游等精品旅游线路,以冬头帕为代表的客家服饰系列产品和以烫皮、米果等为主要代表的客家食品系列产品,培育出了醇香园、小玉牌等客家文化产业品牌,每年创造客家文化衍生产品收入近千万元。 利用县域内客家文化遗存丰富的人文优势,全南人大打客家牌,积极开展针对客属企业家的招商引资活动。仅今年以来,他们就先后在香港、番禺、深圳等客属企业家相对集中的地区举办恳谈、招商、推介等活动,并邀请了2批60多人次的客属企业家前来全南寻根访祖、考察投资,先后引进外资3502万美元、内资17198万元。 客家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使全南区域核心竞争力得到提高。新农村建设在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的同时大步推进,现代文化网络覆盖乡村,极大地丰富了当地农民的生活。全县已建起乡村文化中心广场58个,文化中心户392户,村级农家书屋86个。全县干部群众对照客家先民的开拓进取精神,查找自身在精神状态上的不足,过去普遍存在的“满、安、稳”等思想被一一剖析出来,“诚信务实、奋发图强”的新时期“全南精神”被大力倡导,成为激发民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仅今年前10个月,全县就新增个体工商户943户,新增私营企业107家、新增注册资本14361万元。

想秋浦
作者: 暂无 来源: 都市晨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文/郭丰年 去秋浦河已多次了。每次回来总想写点关于她的文字。但每每都被周边的琐事所打断。昨晚,从梦中醒来,脑子里忽然闪出秋浦河的影子,她的美丽让思绪如电影回放般一幕幕呈现。 夕阳斜照,暮霭升腾,秋浦河涂上了一层金黄色。而当皓月探出山头,便有白鹭留恋于河面。暮色笼罩之下,秋浦河像极了一匹淡墨色的绸缎,
全文:

文/郭丰年

去秋浦河已多次了。每次回来总想写点关于她的文字。但每每都被周边的琐事所打断。昨晚,从梦中醒来,脑子里忽然闪出秋浦河的影子,她的美丽让思绪如电影回放般一幕幕呈现。

夕阳斜照,暮霭升腾,秋浦河涂上了一层金黄色。而当皓月探出山头,便有白鹭留恋于河面。暮色笼罩之下,秋浦河像极了一匹淡墨色的绸缎,流动着润滑的光泽。而远近的渔火星星点点,仿佛散落于河中的夜明珠———这就是秋浦河的美景。秋浦河古属秋浦县,至贵池杏花村杜坞入长江。她因李白“溪流澄碧长秋”诗句而得名。

公元749年,48岁的李白第一次来到秋浦河。面对着滚滚东逝的秋浦河水,李白诗兴大发:“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在以后的13年间,他多次游秋浦,在秋浦河畔留下了45首诗歌,最出名的是他的《秋浦歌十七首》。“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李白爱恋秋浦河,是因为她的绰约旖旎。他伫立于秋浦河船头,任三千丈的白发飘逸,任氤氲的水气打湿脸庞,这位老人陶醉于秋浦河的景色,暂时忘却宦海功名、人世浮沉。沉吟间,诗章已经涌上脑际,只见他正正衣襟,整整华发,一捋袖子,奋笔疾书,一首首天下绝唱从此嵌入秋浦的秀山丽水间。

李白泛舟秋浦河,内心有着浓得化不开的愁绪,比如“秋浦猿夜愁”,“愁作秋浦客”,又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再如“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等等。那么,大诗人李白心里到底愁的是什么呢?他希望能够在政坛上施展拳脚,建功立业。但这点抱负,李白始终没能实现。他无法忘情于官场和功名,所以愁容郁结。“酒中仙与尘外客”不是李白的理想归宿,流浪落魄的生活却让他肝肠寸断,李白希望秋浦河水能带走他的哀愁,可惜呀,秋浦河载不动,他的愁。

不明了秋浦河的前生,乘筏看秋浦河,真是别有一番楚楚动人的景致。秋浦河上,两岸古木森然,如冠似盖。峻峰林立,峨然挺拔。水天一色,如黛似碧。山风徐来,幽水微澜。河底有水草在招摇,像逐水而舞,颇有音乐、建筑的律动。如烟似雾的忧愁被荡涤,牵牵绊绊的心灵被放逐。一时竟忘了身在何处,今夕何夕。

当回过神来,木筏已漂到水车岭。“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天倾欲坠石,水拂寄生枝。”这是李白当年看到水车岭时发出的喟叹。突然间,河道极度狭窄,水流湍急,筏子加速,竟像脱缰的野马一般几乎不能驯服,忽左忽右,忽高忽低。惊叫之中,筏子被水浪高高抛起,又稳稳地回落到水面上,溅起的水花打湿了衣裳。再逆流而上时,一块洁白的巨石出现在眼前,这就是当年的李白钓鱼台了。据说李白常常垂钓于此,不但钓到了小鱼,还钓得了佳人。当年,李白觅得好钓处,放下鱼竿,崖边的一只熟透的山梨掉入水中,不偏不倚地打在一条鲤鱼背上,他随口吟道“梨打鲤,梨沉鲤出”。还未等他对出下联,崖顶就传出了“风吹蜂,风停蜂飞”的下联。李白抬头一看,见一村姑身着红衫、头戴凉笠,在草丛中甜甜地笑着。于是两人在钓鱼台上谈文论赋,吟诗作对,相见恨晚。可再美丽浪漫的爱情,也没有留住李白羁旅的脚步。

公元761年,李白顺着这条古栈道,离开了魂牵梦萦的秋浦河,从此再没有回来。这条古栈道,后来成为徽道,无数的商贾沿着李白的足迹从这里进进出出。而今,颇多的游人慕着李白的大名来到秋浦河探幽怀古。

漂流于秋浦河,不由升腾出对生命的感叹。感叹美的生灭,感叹爱的担负,感叹人生无常,感叹世事难料……一刹那,犹如醍醐灌顶般,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一下子清晰起来。

[1图]内坑旧街 改造前“脏乱挤” 改造后有价无市
作者: 暂无 来源: 晋江经济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内坑正在向“小城市”迈进。2007年10月上旬的一天,晋江内坑新街,午后阳光明媚。 “逛内坑街,怎么能不进我的店?”30多岁的内坑人姚雪花对自己的店很自信,“来,到店里去看看。”姚雪花一再邀请记者上门。 要是在5年前,即使是常有生意往来的人,偶尔想到姚雪花店里看看,她也是能躲则躲,想方设法推托。“店
全文:

内坑正在向“小城市”迈进。2007年10月上旬的一天,晋江内坑新街,午后阳光明媚。

“逛内坑街,怎么能不进我的店?”30多岁的内坑人姚雪花对自己的店很自信,“来,到店里去看看。”姚雪花一再邀请记者上门。

要是在5年前,即使是常有生意往来的人,偶尔想到姚雪花店里看看,她也是能躲则躲,想方设法推托。“店小,挤在一条不像样的街里,连泡茶的地方都没有,觉得丢人。”

“2003年时,旧街未改造,我的服装店大概有30平方米,雇了4个人,在内坑算大的了,但整条街太破,店的档次根本上不去,卖名牌货品时,客人一听价格,眼睛瞪得大大的,怀疑是假货。”说起这些委屈,姚雪花眼睛也瞪得大大的。

也难怪客人不相信,当时的内坑街尚未改造,不少房子和店铺还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老建筑,沿街店面又老又旧,不少商户干脆把东西摆到店门口,这样一来,原本就不宽的旧街,“脏乱挤”更加严重。

“圆盘大,电灯光;街路破,衫裤‘撑’”(撑,闽南语,即俗、土之意),2003年,不少晋江人谈到内坑时,都喜欢用这么一句话。

顶着这样的“帽子”,不少内坑人常常觉得底气不足,甚至一些从内坑到青阳有固定工作的人,工作或是相亲时,有意无意地,也会隐藏自己的出身。但是,老区人民从来都不缺少“破旧立新”的激情和勇气,并将之付诸行动。2003年,内坑旧街改造开始启动,于2005年正式建成。

姚雪花的新店不是安置的,是她花钱买的。“一共3层,一楼3个店面,总共1874935元。”虽然过了两年多了,但姚雪花连零头都记得很清楚。

姚雪花自己估计了一下,加上装修,自己这套房子现在大概值400万元。

“她那个店,处于内坑街的‘黄金’位置,肯定不止这个数!现在这条街上的店面和房子都是有价无市的,买不到。”一位内坑镇领导认为姚雪花估价太保守。

如今的内坑新街,放眼望去,道路宽敞,两边的小楼整洁美观,不少店面装修颇有特色,超市、百货、鞋服、银行、电器行等店一应俱全。

交通方便了,街道靓丽了,同姚雪花一样,内坑新街商家现在最大的希望是,火车站能够为内坑新街带来人流,使这条街更具人气。

除火车客运站外,内坑旧街改造二期也已经在2005年启动,记者采访时看到,二期改造区域的征迁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内坑旧街的改造和变迁,是内坑多年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在内坑各村,农民的生活也正在悄然改变。

砌坑村,晋江第一个地下党支部诞生地,不少农民已经或者即将住进楼房。该村现已投入资金1400万元,基本完成一期拆迁任务,2幢公寓式居民楼,40幢独立、联排式居民楼安置房已封顶,新增12幢独立、联排式居民楼安置房也开始动工建设。

后山、古山、湖内等几个村,新农村建设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也许,只有将来回忆往事的时候,老区人民才不会觉得幸福来得太突然。

广东内衣铸造品牌与文化
作者: 陈茜微   来源: 服装时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划分。
< 1 2 3 ... 59 6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