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词
学做“簪花围”读懂“(虫+寻)埔女”
作者: 暂无 来源: 泉州晚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用泥塑的办法制作太阳花、菊花、花苞,然后运用团圆、压扁围合等技能塑造“簪花围”,小朋友们在这样的游戏中不仅学会了(虫+寻)埔女阿姨“头顶上的花园”的做法,对家乡传统文化也有了更感性的认知。这是昨日记者在丰泽区实验幼儿园看到的有趣一幕。昨日下午3时许,该园大一班的小朋友们在上《泥工:(虫+寻)埔簪花围
全文:

用泥塑的办法制作太阳花、菊花、花苞,然后运用团圆、压扁围合等技能塑造“簪花围”,小朋友们在这样的游戏中不仅学会了(虫+寻)埔女阿姨“头顶上的花园”的做法,对家乡传统文化也有了更感性的认知。这是昨日记者在丰泽区实验幼儿园看到的有趣一幕。

昨日下午3时许,该园大一班的小朋友们在上《泥工:(虫+寻)埔簪花围》的主题课。老师先通过(虫+寻)埔女图片激发小朋友们的兴趣,引导他们用优美词汇形容“簪花围”,并围绕花的颜色与排列方式分析“簪花围”的造型美和色彩美。老师用准备好的超轻泥、泥工工具、线描画装饰的筷子、喷黑漆的小帽子等,带领小朋友们制作簪花围。最后,老师引导孩子们用夹子将自己做好的“簪花围”夹在头上,随音乐自由舞蹈。

“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发他们动手、动口、动脑,感受泥工活动的乐趣,培养他们创造美的能力。”丰泽区实验幼儿园许园长介绍。

在丰泽区的许多中小学、幼儿园,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已成热潮。丰泽区文体旅游新闻出版局局长洪月辉介绍,该区拥有丰富的传统民俗文化资源,如海丝文化、南少林文化、(虫+寻)埔女文化、闽南语童谣等,近年来大力倡导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并通过组织闽南语童谣比赛等活动,让青少年亲近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取得较好的成效。□本报记者 吴泽华 实习生 陈小红

[2图]金发碧眼 头戴“簪花围” 德国友城“(虫+寻)埔女”
作者: 暂无 来源: 泉州晚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右二为Carolin本报讯 (记者王蕾 王晓筠 黄小玲)蚵壳厝旁,一群金发碧眼的少女头戴“簪花围”,沐浴着阳光,走在古色古香的(虫+寻)埔乡间小路上,这是多美的一幅画卷。昨日,德国诺市青少年交流团的10名学生在丰泽东海(虫+寻)埔社区完成他们泉州之行的最后一站,并于今日踏上返程。三张板凳排开来,
全文:


+


+

右二为Carolin

本报讯 (记者王蕾 王晓筠 黄小玲)蚵壳厝旁,一群金发碧眼的少女头戴“簪花围”,沐浴着阳光,走在古色古香的(虫+寻)埔乡间小路上,这是多美的一幅画卷。昨日,德国诺市青少年交流团的10名学生在丰泽东海(虫+寻)埔社区完成他们泉州之行的最后一站,并于今日踏上返程。

三张板凳排开来,热情的(虫+寻)埔阿姨等在旁。德国女学生Carolin坐在小凳上,(虫+寻)埔阿姨熟练地将她的头发梳起来,用红绳子系住,然后接上假发,一圈又一圈地盘成了一个半截金发半截黑发的发髻,煞是有趣。接下来,一串含笑花苞、一串素馨花蕾以发髻为圆心,圈戴在了她的发髻上;几朵绢花又落在了髻心周围。一下子,Carolin的头发被点缀成一座春意盎然的花园。“簪花围”大功告成。

在一旁观看多时的伙伴们纷纷拿出相机,“咔嚓咔嚓”地拍照,Carolin更是迫不及待地拿起镜子自我欣赏:“这个发型很好看,我很喜欢。”在她之后,又有好几个女学生也完成了变身。这群白皮肤、高个子的“洋(虫+寻)埔女”,让看惯了“簪花围”的当地人也忍不住停下脚步,驻足欣赏这难得一见的美景。

图为德国诺伊施塔特市的女生梳上美丽(虫+寻)埔女头饰,引得旁边的中国小朋友和外国小朋友连连称赞,大家相互拍照留念。(陈英杰 摄)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