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相关搜索词
弘扬·传承·发展
作者: 谌杰   杨敏   来源: 江西日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谌杰本报记者杨敏 全南虽小,却很美。境内自然生态优良,客家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全南人既把丰富的文化遗存传承和弘扬,又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让其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服务。 全南既有尽显古老文明的新石器遗址
全文:谌杰本报记者杨敏 全南虽小,却很美。境内自然生态优良,客家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全南人既把丰富的文化遗存传承和弘扬,又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让其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服务。 全南既有尽显古老文明的新石器遗址
[4图]“凤凰装”的美丽传承
作者: 暂无 来源: 温州晚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非遗名片畲族服饰作为特殊的民俗被收录在浙江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它最早源于闽东一带,后传入温州畲族人聚居的地方,如文成、苍南、平阳、泰顺等地。畲族服、饰是畲族文化资源的重要象征之一,品种繁多,有服装、头饰(如凤冠等)、花鞋、织带、彩带、绣花、银手镯、银耳环、银项链等,造型颇具匠心,散发着浓浓的
全文:

非遗名片

畲族服饰作为特殊的民俗被收录在浙江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它最早源于闽东一带,后传入温州畲族人聚居的地方,如文成、苍南、平阳、泰顺等地。

畲族服、饰是畲族文化资源的重要象征之一,品种繁多,有服装、头饰(如凤冠等)、花鞋、织带、彩带、绣花、银手镯、银耳环、银项链等,造型颇具匠心,散发着浓浓的民族风情。

美丽“凤凰装”翩翩起舞

畲族人在很久之前,就给自己所穿戴的服饰取了一个很吉祥的名字叫凤凰装,表达了对凤凰图腾的崇敬之情。

关于“凤凰装”还有个美丽的传说:畲族的始祖因平番有功,高辛帝把自己的女儿三公主嫁给他。成婚时帝后给女儿戴上凤冠,穿上镶着珠宝的凤衣,祝福她像凤凰一样给生活带来祥瑞。三公主有了儿女后,也把女儿打扮得犹如凤凰一样。当女儿出嫁时,凤凰从广东的凤凰山衔来“凤凰装”送给她做嫁衣。从此,畲家女便穿上凤凰装,以示吉祥如意。有些地方把新娘直接称为“凤凰”。因为新娘具有“三公主”的崇高地位,婚礼夫妻对拜时,新娘无需拜新郎。

“凤凰装”由凤凰冠、凤凰衣等组成。凤凰冠的大小均不等,她们在戴凤凰冠时先用红头绳扎起高高的发髻,然后放上绣工精致的大红或粉红色三角形饰品作为支撑,外面再裹上红布,贴上凤鸟图案的银牌,配以若干条自然下垂的用红线串成的五色珠。

戴好头冠后,畲族女子还不忘“锦上添花”,插上一只凤凰钗。凤凰钗由白银制作而成,形如花环状,周边多处悬挂着银链与铃铛。走路晃动时,银链和铃铛摩擦便会发出“鸾凤和鸣”的悦耳声响。钗子佩戴的数量颇为讲究,少女时插两只,订婚后取下一支,表示已许配他人。已婚的畲族女子戴的凤凰冠上都有块圆银牌,下垂3 个小银牌于前额,称为“凤髻”。

凤凰衣分为上衣、下装(女性为裙子),样式根据着装者年龄的不同进行严格区分,共分为“小”、“大”、“老”三款。未成年女子及未婚姑娘穿的“小凤凰衣”,领、袖口、边角等处都绣着大红、桃红夹着金黄色等五彩花边;已婚女子或40岁以下已婚妇女穿的“大凤凰装”,衣领、袖口、边角等处都则镶绣各种色彩艳丽的宽大花边;40岁以上妇女穿的“老凤凰装”,制作工艺与大凤凰装差不多,只是选用布料的颜色均为淡雅,以天蓝色、藏青色为主。

每款女装,款式都不一样,图案内容也极为丰富,襟边从领口到衣角不是五色的山水图,就是红、青、白、黑、等颜色的直花纹,袖口则由大红、墨绿、青紫等三色图案组成。相比之下,成年男装就显得稳重、简单些,颜色大多为蓝色或黑色,用苎麻布缝制而成。

除此之外,在配饰方面,畲族女子还会给自己搭配上围裙、包包、手镯等。运用的技法更是随心所欲、别出心裁,或挑中带绣,或织绣结合,只需记住每一件都印刻上畲族独有的畲纹,一切从实际生活需求出发,能突显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寓意“吉祥”、“美丽”、“勤劳”就可。

畲族女子对自己所穿的“凤凰装”十分珍惜,一直珍藏至本人去世作为寿衣入土,表达出她们活着与凤凰为伴,死后也要与凤凰相随的心愿。

老裁缝道出“凤凰装”的兴衰史

“凤凰装”在清末光绪年间开始逐渐兴起,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许多畲族人开始慢慢脱下美丽的“凤凰装”,换上普通的衣裳。

这种变化,在文成县富岙乡培头村也差不多,至今仍在坚持制作畲族服饰的手工艺者钟国其感受最为深刻。14岁那年,他拜堂哥为师,学做由丽水景宁流传过来的传统畲服。历经三年的刻苦学习,他终于可以在自己家开了小作坊,做起了定制“凤凰装”的生意。

据钟国其回忆,当时村里订做“凤凰装”的人特别多,订单可谓是一张接一张源源不断。他每天一大早就得去村民家中,给他们逐一进行量体裁衣。由于畲服是个细致的“手工活”既费时又费力,钟国其一天顶多制作两套,若接的订单为“新娘装”则需更久些。因此,一年365天对钟国其来说根本不够用,他恨不得一年有720天,甚至更多。

可随着时光的流逝,四十年后的今天,他家的“小作坊”内的墙壁上虽然还挂有几件做好的“凤凰装”,桌上依旧堆放着许多颜色鲜艳的布料、量尺等,但利用率已大不如前了。平常几乎接不到什么订单,除盛大的节日来临,村里有演出外。

曾经的辉煌逝去后,为了养家糊口,钟国其不得已把制作“凤凰装”由主业改为副业,重新将种田作为主业。但在闲暇时,他仍旧会拿起布料,练练“基本功”,如做盘扣等,使自己原有的“手上功夫”不会日久生疏。

他不仅自己坚持这样做,还带动子女们一起做,手把手传授她们制作“凤凰装”的技艺,与她们讨论学习如何改良。如,将原先的面料改为麻、织锦缎等,领口到衣角的花纹宽度适当变窄,使其看起来更适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钟国其的这份坚持与守候,源于心中对“凤凰装”的深厚情结。他希望畲族服饰能早日迎来阳光明媚的春天。

畲族人出书 让更多的人了解“凤凰装”

籍贯为畲族的原文成县人大副主任钟金莲,也想改变“凤凰装”的现状。退休后,她一直致力于研究跟畲族有关的服饰、民歌等,至今已出了不少书,举办过不少讲座。许多人对她的行为不是很理解,觉得退休后就应该呆在家中过忧闲舒心的日子。但她并不这样认为,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越来越多的人能真正全面详细地了解畲族文化。

正是出于这份责任感,钟金莲自掏腰包,买了许多相关的书籍,还拉上丈夫一起彻夜学习。时间久了,全家的生活字典里除了“畲族文化”还是“畲族文化”。

在翻阅大量的历史资料,研究了其他少数民族的图腾后,他们才开始着手写稿。期间,他们还邀请了多年研究畲族文化,志同道合的好友雷碎卿在他们家居住了整整3个月,帮忙整理、录入、校对。最终,由畲族人自己编写的《文成畲族文化》等书新鲜出炉了,“凤凰图腾”、“凤凰装”知名度瞬间迅速提高。

许多人看过此书后,逐渐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拥有众多畲族人口的文成县富岙乡培头村,都想去那里看看文成的畲族文化,服饰与民歌等。为此,村里还举办了众多系列的活动,如“祭祖”、“三月三”等。尤其是“三月三”(又称“乌饭节”),每到这个时候,畲族人会纷纷穿上传统的服饰,与大家欢聚在一起,表演原生态的歌舞。

“凤凰装”亮相舞台

由于“凤凰装”外形美观,有极大的观赏性,而今已经走出了畲族人居住的村落。不少编舞的艺术工作者纷纷对它进行重新设计后,再拿到特色服饰店里进行制作,转眼间变成了更为艳丽的舞台装。

像温州市歌舞团排练的畲族舞蹈《喊山的山哈娘》,服饰就是经过二度创作的,配上演员优美的舞姿,展现出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参加省里的比赛屡屡获奖。

畲族的“凤凰装”宛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朵美丽的小花,无论在何处都能娇艳盛开。只要你闻过它散发的香味,就会心醉,希望其能常开不败。

瞿晓伟/文 叶卉/摄 实习生 吕智

客家服饰:在保护和传承中展现魅力
作者: 暂无 来源: 赣南日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黄晓平 特约记者郭华平 在定南县的边远山村,一部分客家妇女依然保留着穿客家服饰的习惯,象征着吉祥如意的客家服饰是她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成为了她们的精神寄托。2007年,定南客家服饰被列入赣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保护客家服饰制作工艺,近年来,定南县加大资金投入,制定了保护计划
全文:列入赣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保护客家服饰制作工艺,近年来,定南县加大资金投入,制定了保护计划,建立了保护客家服饰的传承人制度,让客家服饰制作工艺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1 客家服饰历史悠久
[2图]巧手“绘”就五彩衣——走近畲族服饰制作非遗传承人兰曲钗
作者: 谢逸溪   杨李超   卓越   郑秀杰   林克诚   来源: 福建日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尽管台风“纳沙”带来漫天风雨,罗源湾畔的松山镇竹里村却依旧宁静。在一间不起眼的农房里,年近半百的兰曲钗正在灯下忙活。靠墙挂的一排畲族传统女装提醒着来客,这名畲族汉子可不是普通的乡村裁缝。 “这几件是霍口乡的订单,国庆节结婚要穿。”只有小学文化的兰曲钗不善言辞,但35年的畲族服饰制作
全文: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后,兰曲钗的名气跨出了闽东,订单纷至沓来。今年七八两月,他就卖出40多套畲族服饰。可别小看这个数字。要知道,为一件女装外套手工缝制花边,就要整整两天。8月下旬为赶工交货,他4天没合眼。这几
景宁摸清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家底
作者: 何向平   吴如锋   来源: 丽水日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丽水日报2005年08月22日报道(记者 何向平 通讯员 吴如锋)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景宁畲族自治县于近日完成了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工作,全面摸清了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家底,为下步加强文化建设,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打下了基础。$$为了加强民族文化建设,景宁县于去年启动了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工作,先后组织4
全文:文化软实力打下了基础。$$为了加强民族文化建设,景宁县于去年启动了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工作,先后组织400多人次下乡普查,足迹遍及全县24个乡镇283个行政村,分别对畲族舞蹈、畲族民歌、畲族服饰
弘扬畲族传统文化 展示畲族风俗风貌
作者: 暂无 来源: 丽水日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本报讯(记者 林坤伟 通讯员 罗林)11月17日晚,2012首届中国·浙江畲族服饰设计大赛总决赛颁奖盛典在景宁畲族自治县举行。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长汤黎路出席颁奖盛典并颁奖。省民宗委副主任陈智慧,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廖思红致辞并颁奖。 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正司级副主任黄忠彩,国家民委文宣司
全文:服装20组入围总决赛。 陈智慧指出,抢救、保护、传承和弘扬畲族文化,不仅是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大赛举办,着力培育
妈祖故乡见识“妈祖头”
作者: 暂无 来源: 泉州晚报海外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湄洲岛是妈祖祖庙所在地,是海内外信众争先朝圣的地方。坐轮渡到湄洲岛,就能看到湄洲女或微笑相迎,或忙于作业,她们类似船帆发髻的“妈祖头”更是引得海内外信众驻足观看、啧啧称奇。“帆船头,大海衫,红黑裤子保平安”是湄洲岛当地女性着装的写照。“帆船头”又称“妈祖头”,是将长发梳得像船帆一样,还在左右各插上一
全文:成为妈祖信俗“妈祖头”的传承人。“我老了,但‘妈祖头’还是梳得好,我要把‘妈祖头’这门手艺传承下去。”高蔡春妹老人笑着对记者说。 □詹托荣
河源将建客家服饰文化产业园
作者: 曾焕阳   关家玉   来源: 广州日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全球客家服饰文化研讨会昨日举行广州日报河源讯(记者曾焕阳、关家玉 通讯员邹树元)昨日,为期2天的“2014年客家服饰文化研讨会”在河源市区拉开帷幕,海内外30余名专家学者代表齐聚河源,围绕“客家服饰文化传播与产业创新”为主题展开学术研讨,共同探讨全球客家服饰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据暨南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
全文:服饰文化传播与产业创新”为主题展开学术研讨,共同探讨全球客家服饰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据暨南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研究所副所长、博导王元林介绍,客家服饰文化既是客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客家民系的一部分
泉州何以成“文都”?
作者: 暂无 来源: 泉州晚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上接第一版)遍布整个闽南和东南亚、港澳台。如此鲜活活的文化魅力、引力、凝聚力,恐非哪个现代文化项目能与之相比吧? 走进下一代是传承,走入非遗名录也是一种传承。根据2007年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
全文:(上接第一版)遍布整个闽南和东南亚、港澳台。如此鲜活活的文化魅力、引力、凝聚力,恐非哪个现代文化项目能与之相比吧? 走进下一代是传承,走入非遗名录也是一种传承。根据2007年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
< 1 2 ...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