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词
赣县打造客家文化品牌
作者: 钟小明   黄石明   来源: 江西日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大江网讯[江西日报]钟小明、黄石明报道:到赣县去看客家古民居,看客家古风俗,看客家歌舞小戏……如今在省内,只要一提客家,人们就会想到赣县。不仅如此,今年以来,该县还接待了上万名省外到赣县寻根问祖的客家儿女和来了解客家风情的游客。客家文化已成了赣县的文化品牌。这是该县着力弘扬客家文化、打造文化品牌带来
全文:郑州举行的第18届客属恳亲大会,使客家赣县这一品牌在海内外声名鹊起。借助打造客家文化品牌,赣县扩大了影响,增加了人气商气,吸引了客商。据了解,今年1月至10月该县招商引资的100多个客商中,75%以上
备战黄金周打好旅游牌
作者: 何宝庆   张伟雄   赖锦洪   来源: 江西日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五一”旅游“旺”象初显$$ 我省精心备战诚邀游客$$ 本报讯:记者何宝庆报道: “五一”末至,我省旅游已经“旺” 象初显。4月20日,记者从全省 假日旅游协调会议获悉,今年 “五一”旅游黄金周的主基调为 健康、安全、秩序、质量,各地旅 游、交通、质监、公安、物价等有 关部门正在精心“备战”,为广大
全文:

“五一”旅游“旺”象初显$$ 我省精心备战诚邀游客$$ 本报讯:记者何宝庆报道: “五一”末至,我省旅游已经“旺” 象初显。4月20日,记者从全省 假日旅游协调会议获悉,今年 “五一”旅游黄金周的主基调为 健康、安全、秩序、质量,各地旅 游、交通、质监、公安、物价等有 关部门正在精心“备战”,为广大 游客营造良好的环境。$$ 针对可能出现的“井喷”态 势,会议要求各地在精心备战中 将安全放在首位,4月25日前 须对旅游接待单位及景区进行 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其中,对 汽车、游船、轮渡、缆车等游客运 载工具,攀岩、探险、漂流等易发 生事故的旅游项目、装备以及酒 店、餐厅、娱乐场所要重点检查, 排除各种安全隐患。$$ 据悉,“五一”期间,我省还将 加大对旅游“黑社”、“黑店”、“黑 车”、“黑导”等无证经营行为和私 拿回扣、索要小费、强迫购物等不 正之风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在旅 游集散地争夺地盘、拉抢游客及敲 诈勒索等行为。针对以往旅游投诉 较多的环节,我省将进行重点监 管,对顶风违纪者坚决严惩。$$ 龙南酿浓“客家味”待客来$$ 本报龙南讯:为迎接“五一” 黄金周的到来。龙南县唱响“客 家牌”,做足做浓“客家味”,以客 家特色彰显旅游魅力。$$ 该县按照创建国家优秀旅 游城市的要求,着力打造客家风 情游,在进一步整治客家旅游景 区环境的基础上,提升“客家味”。 积极抓住关西客家围屋成为世 界客属第19届恳亲大会指定参 观点的“热效应”,收集汇编了客 家传奇故事,出版了《客家围屋》、 《围屋传说》等书籍,开设了客家 民俗风情展厅,展出了方巾、拦 身裙、冬头帕等客家服饰和客家 围屋铜箔画等10多种具有浓厚 客家风味的旅游纪念品,并通过 举办客家风情游培训班,培训了 一批农民导游。目前,该县文艺 工作者还编排了一批独具客家 冈情特色的节目,使来龙南的游 客充分感受客家风情、品味客家 文化,着着实实过一把“客家瘾”。

客家文化激荡赣州
作者: 赖生文   赖锦洪   鄢朝晖   来源: 江西日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大江网讯[江西日报]水车悠悠,吟唱故土歌谣;围屋重重,演绎客家风情。客家先民南迁纪念鼎刚刚安放,客家文化城又竣工剪彩,大型文艺晚会《原乡情》也进入了最后排练……随着世界客属第十九届恳亲大会日期的临近,客家摇篮赣州掀起一股保护和开发客家文化的热潮。$$被誉为“东方罗马建筑”的围屋是一种聚族而居的民居,
全文:

大江网讯[江西日报]水车悠悠,吟唱故土歌谣;围屋重重,演绎客家风情。客家先民南迁纪念鼎刚刚安放,客家文化城又竣工剪彩,大型文艺晚会《原乡情》也进入了最后排练……随着世界客属第十九届恳亲大会日期的临近,客家摇篮赣州掀起一股保护和开发客家文化的热潮。$$被誉为“东方罗马建筑”的围屋是一种聚族而居的民居,赣州市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南关西围、燕翼围等。多年以来,该市大力保护和抢救客家文化遗产,对围屋周边的环境进行整治,清除了有碍观瞻的建筑。如今,关西新围的四角炮楼已进行维修,瓦面整齐划一,檐砖玲珑剔透,墙高壁厚。该市还筹资1000多万元维修文庙、慈云塔;修缮恢复了明清时期的建筑群———白鹭古民居;开发利用著名历史文化街区———南市街、灶儿巷,把灶儿巷建成集餐饮、食宿、土特产、手工艺品于一体的传统民俗商业街。南市街则以“东升居”为模式,建成一条集各类民间陈列室、展览馆、个人收藏馆为一体的精神文化街。$$在保护、抢救文化遗产的同时,赣州市还实施世客会精品工程,精心打造展示客家文化、展现客家风情的文化平台。建设客家先民南迁纪念坛,安放重达8吨、高5米、用青铜铸成的客家先民南迁纪念鼎。赣县投资6000万元,兴建了集客家文化、休闲娱乐、商贸活动、祭祀庆典为一体的客家文化城。文化城由客家太极广场、客家博物馆等十二大主题建筑组成,凝聚了传统客家文化的精髓,干部群众纷纷捐献客家文物,目前文化城已收集各类文物6000余件。$$客家先民创造了优秀的客家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采茶戏、东河戏、山歌等流芳古今。近年来,赣南采茶歌舞剧团创作了《山歌情》、《长长的红背带》、《围屋女人》等客家文化剧目并晋京献艺,分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奖”和数十个单项奖。该市借举办世界客属第十九届恳亲大会的契机,将召开“赣州与客家世界”国际客家学术研讨会,摄制20集大型电视连续剧《白鹭谣》,编辑出版《赣州客家》等5本书籍。(曾德军 鄢朝晖 梁健) $$相关报道$$备佳肴 学礼仪 美环境 龙南盛“宴”待客来$$大江网讯[江西日报]11月15日,记者在第19届世客会指定参观点龙南县关西客家围屋看到,工作人员正将世客会专用的烫皮等客家风味小吃搬进围屋。11月20日,2000多名参加世客会的海内外客家人将相聚关西围,欣赏驰名中外的客家建筑,品尝独具特色的客家美食。龙南县负责此项工作的县领导告诉记者,他们已经精心备好了“客家宴”,只待客家乡亲来品尝了。$$为了精心备好“客家宴”,龙南县的组织者遍访乡间名厨,挖掘具有客家风味的菜肴,目前颇有客家风味的“千人宴”菜谱已基本定下,烫皮、米果等客家风味小吃已制作好,12名经过了体检、政审的名厨即将上岗,10个炊事班已组建起来,并已进行了实习演练。$$为搞好“千人宴”的服务,该县从全县挑选了150名形象美、气质佳的“客家妹子”担任礼仪、解说、午餐工作人员,并围绕外事活动纪律、外事礼仪、客家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一个多星期的培训和演练。$$为丰富“千人宴”的内涵,该县还准备了精美的客家文化“美食”。他们对客家文化内涵进行充分挖掘,组织编写了《围屋风情》一书,印制了一套介绍关西围屋的景观邮票,赶制了2000多套冬头帕、拦身裙等客家服饰作为馈赠的礼品。他们还组建了秧歌队、腰鼓队、唢呐队等6支歌舞表演队表演客家歌舞,以充分展示客家风韵。$$对参观点关西围屋,赣州、龙南市县两级政府已经投资400多万元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全面的修复,对围屋内外的环境进行了彻底的整治。记者看到,围屋内原来已经倒塌的戏台、骑马楼已恢复了原状,围屋大厅里古色古香的红灯笼,门檐和梁柱上黑底金字的牌匾、雕刻,处处都透出深幽的客家文化气息。

围屋里的客家嫂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西日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三月,天亮得格外早。阳光铺张地洒在田野上,亮得刺眼,春的气息调皮地窜进了龙南县里仁镇新里村的每个角落。远处绵延的群山吐露青翠,在天边勾勒出清新柔和的线条,濂江河在村旁温柔地流淌,“叽叽喳喳”的鸟语不绝于耳,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犬吠。村子中心那座渔仔潭围在树木掩映下若隐若现。走近看,四个炮楼直耸云霄,历经
全文:

三月,天亮得格外早。阳光铺张地洒在田野上,亮得刺眼,春的气息调皮地窜进了龙南县里仁镇新里村的每个角落。远处绵延的群山吐露青翠,在天边勾勒出清新柔和的线条,濂江河在村旁温柔地流淌,“叽叽喳喳”的鸟语不绝于耳,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犬吠。村子中心那座渔仔潭围在树木掩映下若隐若现。走近看,四个炮楼直耸云霄,历经百年的青砖墙面覆满了厚厚的青苔,翘角飞檐刚强又不失柔情。围旁,桃红李白,星星点点地装饰着古朴庄重的客家围屋。客家女人们又在忙着酿制客家米酒了。春天一到,游客便会多起来,要有充足的米酒供应给游客。徐全珍早早地就起床了。心里有事,她总是睡不踏实。砻谷、浸米、蒸米、加酒曲、发酵、焙酒……酿酒有六道程序,得花上一个星期的时间,如果不精心,米酒必定不香不醇。徐全珍做事从不含糊,接连几天,她都窝在酒坊里,客家冬头帕戴了起来,客家围裙系在了身上,把酒坊打扫得一干二净,把稻谷砻好再用风车把谷壳吹干净,用清水浸软糯米,再放到甄上蒸熟,加入酒曲发酵,最后将米酒装入缸里用温火加热。几天后,那醉人的香味飘散开来,于是,这座百年古村的每块砖、每棵树、每瓣花,都透着酒香。徐全珍是围屋里生围屋里长的正宗围屋女人。50多年前,徐全珍出生在关西镇关西新围——那是一个著名的围子,规模宏大、气势恢弘,富丽奢华。几百年前,围屋始祖花了二十万两白银建造了那座围子,可是,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围屋后人却穷得揭不开锅。徐全珍父亲早逝,母亲一人拉扯着五个子女生活,每餐都是红薯稀饭。虽然日子穷,但每到过年,围屋里每家每户都会酿制米酒。全珍母亲是围屋里的酿酒高手,每次酿酒,全珍都围在母亲身边打下手,于是从小就对酿酒技术了如指掌。1977年,20岁的徐全珍出落得亭亭玉立,爱的红线也随即牵到了她手中。见到里仁镇新里村渔仔潭围村民李龙房,徐全珍的心为之一动,这小伙子家在围屋,和自己成长经历很相似,不仅长得帅气,且为人忠厚,家庭贫困但学得一门木匠手艺,这样的人值得相守。很快,两人结为连理,徐全珍从一座围屋走进了另一座围屋。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的渔仔潭围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村里空气清新,树木葱翠,村民纯朴友善,嫁入这样的美丽村落,徐全珍心满意足。结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乡村各地,李龙房凭着一门好手艺,外出广东做起了木匠生意,徐全珍则在家耕田务农,养儿育女。家里被徐全珍拾掇得井井有条,儿女也被教育得懂事听话,日子好起来,食不饱、穿不暖的日子一去不复返。2001年,徐全珍的娘家所在的关西新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还成为第十九届世客会唯一指定参观点,当年11月24日,围屋里举办了闻名海内外的千人宴。之后,关西新围成为诸多专家学者、游客纷至沓来的旅游胜地。紧接着,2007年,离渔仔潭围不远的新园村栗园围也在新农村建设活动中被开发成为了旅游热点。徐全珍特意到两座焕然一新的围屋里参观,看到围屋游人如织,一改往日的空寂安静,客家小吃被游客抢购一空,围屋人变成了导游,猫篮、竹筒、蒸篮等客家用具摆进了客家博物馆,围屋女人们组成了文艺队伍,歌舞蹁跹,其乐融融。这是我从前生活过的围屋吗?徐全珍心里又新鲜又难过:在围屋里过几十年的苦日子,却不知道原来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围屋不仅是安全的住所,还是块宝藏!“要是渔仔潭围也能被开发成像关西新围、栗园围那样该多美!”一颗叫“渴望”的种子在徐全珍心里迅速长起来。没想到,灿烂的梦想一步步走近了徐全珍和她的山村。2008年,县里打造“客家龙南”、建设“客家名城”的号角吹得格外响亮,历史厚重、风景优美、酿酒传统悠久的渔仔潭围被定位为“客家酒堡”进行整修开发。别具一格的艺术创作室、古色古香的醉仙广场林立而起,围屋百姓搬了出来,腾笼换鸟成为酒和艺术作品的展览室,以展示酒文化为主旋律的客家文化旅游景区跃然于眼前。想到家乡关西新围的热闹情景,徐全珍信心百倍。第一次,她就凑了1000元入股渔仔潭围旅游开发合作社。围屋女人个个会酿酒,瞅准“客家酒堡”的定位,县里便引导农村妇女发展客家酿酒产业。过年时酿酒自己喝还行,可要大批量酿制卖给游客,这有戏吗?要是酿好了卖不出去怎么办呢?许多妇女犹豫不决,谁都不敢迈出第一步。徐全珍却在心里琢磨:关西新围里的那些薯粉做的客家小吃都上得了台面卖了好价钱,我们的米酒这么香,怎么会卖不出去呢?一天,县妇联干部带领渔仔潭围的女人们走出家门来到广东省和源市苏家围。在苏家围,游客摩肩接踵,广东女人酿酒上规模、质量好,既是一道景观,更成了一项产业。徐全珍和当地妇女聊天得知,她们酿的酒每公斤32元,每户一个月就有3000多元的收入。徐全珍豁然开朗:“别人能成功的,我们也能!”回到村里,徐全珍一次就准备了60公斤大米。酿酒的几天里,徐全珍心里也很紧张,全村的人都在巴望着她,如果酿不好的话,不但蚀了本,丢了脸面,还打击了全村人的积极性。那几天晚上,徐全珍睡不着,早上不到5点就醒来,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酒坊,浸米要六七个小时、加水要适量、焙酒的温度不能太热……每一个细节丝毫都不敢马虎。第七天,酒酿好了,徐全珍家挤满了人,销售商尝米酒的一刹那,她紧张得屏住了呼吸,当销售商尝完米酒后直点头“啧啧”称赞时,徐全珍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下来,四周也响了热烈的掌声。这一次,徐全珍获得了1300多元的收入。有了榜样,渔仔潭围的女人们信心十足,都积极加入到酿酒队伍中来。本县杨村、武当等乡村的妇女陆续前来切磋交流,渔仔潭围米酒的名气越来越大。2008年5月,全县酿酒大赛在渔仔潭围举行。当天,村头的广场上,人头攒动,欢声笑语一片。徐全珍将酿好的米酒和酒娘分别用小瓷罐盛着,和其他数十名选手的酒作品排成一排,请评委品尝打分,最后,徐全珍以精湛的手艺成为十大酿酒“客家嫂”之一,她酿的米酒被评委统一评定为“色香味俱全的醇客家米酒”,荣获大赛二等奖。活了大半辈子,徐全珍第一次登台领奖。得了奖的徐全珍在村里牵头组织10多位妇女成立了酿酒协会,一起切磋技术,探讨酿酒心得,协会还统一了价钱,申报了“渔潭米酒”商标注册,她们的米酒比市场价高出50%,可是不少销售商还是纷纷慕名前来订购,“渔潭米酒”还走出了县门销往外地。看着大量的米酒被销售一空,徐全珍这才真正体会到,其实身边的围屋就是“聚宝盆”,自己的手艺就是“金饭碗”啊!不仅是徐全珍,渔仔潭围的其她妇女也都尝到了甜头,今年已经80多岁的曾来娣如今酿酒每月都有上千元收入,她说夜里做梦都在笑。徐全珍发现,有些游客看了围屋,喝了米酒,都不想走了,想在山村吃吃客家饭,住住农家屋。这时,头脑活络的徐全珍又大胆想出了一个新点子,她和丈夫商量腾出了两间房,新添了家具,还买了电脑、上了网,装修成客房,并做了客家菜谱,在全村开设了第一家食宿一体的“农家乐”旅馆。这一下子,还真吸引了一些游客,有位广东游客在徐全珍家住了三天后,直说这里不但有优美的环境,更有热情的客家人,让他都不愿回去了。看到徐全珍带了个好头,许多人又纷纷效仿她开展农家乐项目,村里一下子冒出了十多家农家乐旅馆。米酒产业兴盛了,农家乐火爆了,文艺活动也丰富起来,婚俗表演、山歌对唱、文艺表演等闹腾得山村红红火火。有时候,徐全珍忙累了,坐在沙发上休息,看到家里电视、家俱、冰箱、电脑等一应俱全,想到吃、穿、住、行跟城里人一样讲究档次,心里时常溢满幸福。● 徐丽芸 文/ 廖勇飞 图

龙南:客家妹子围屋走秀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西日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这动人的场景。5月1日,龙南县栗园围的古戏台下挤满了游客和当地村民,欣赏正在这里举行的客家妹子围屋T台
全文:这动人的场景。5月1日,龙南县栗园围的古戏台下挤满了游客和当地村民,欣赏正在这里举行的客家妹子围屋T台秀。为了宣传推介客家围屋,展示当代客家妹子的风采,龙南县举办了“客家妹子围屋T台秀”评选活动,并让进入决赛的30名客家妹子到当地有名的围屋进行外景巡回赛,让更多的游客了解客家服饰和客家民俗文化。
兴国“红军笠”俏销四方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西日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本报兴国讯 李人庆报道:炎炎夏日,兴国县各斗笠专业户抓住机遇,生产的形式各异的斗笠成为广东、福建、香港、澳门等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编织斗笠是兴国县农民的传统手工业,所编雨笠以黄竹、油纸为原料,经久耐用,曾在革命战争时期被战士们称为“红军笠”。近年来,兴国县充分发掘“红军笠”的潜在价值,组织专业人士不
全文:

本报兴国讯 李人庆报道:炎炎夏日,兴国县各斗笠专业户抓住机遇,生产的形式各异的斗笠成为广东、福建、香港、澳门等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编织斗笠是兴国县农民的传统手工业,所编雨笠以黄竹、油纸为原料,经久耐用,曾在革命战争时期被战士们称为“红军笠”。近年来,兴国县充分发掘“红军笠”的潜在价值,组织专业人士不断更新斗笠的编织技术和外形设计。该县注册了“红军笠”商标,采用统一商标、统一外销的方法,成立斗笠销售公司,为产品揽订单,许多农民利用农闲时间编织斗笠,开发出各具特色的雨笠、凉笠、平笠等20多个花色品种,兴国斗笠也由以前单纯用来遮风避雨,变为富有观赏、收藏价值的工艺品。目前,兴国县已涌现出35个斗笠生产专业村,1.2万户农民生产斗笠,年均创收3000元以上。

弘扬·传承·发展
作者: 谌杰   杨敏   来源: 江西日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谌杰本报记者杨敏 全南虽小,却很美。境内自然生态优良,客家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全南人既把丰富的文化遗存传承和弘扬,又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让其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服务。 全南既有尽显古老文明的新石器遗址、宋窑遗址,又有山势险峻,气势雄伟,历代文人墨客登山览胜,多有诗赋的天龙山。尤其是国家级森林自然保护区车
全文:

谌杰本报记者杨敏 全南虽小,却很美。境内自然生态优良,客家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全南人既把丰富的文化遗存传承和弘扬,又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让其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服务。 全南既有尽显古老文明的新石器遗址、宋窑遗址,又有山势险峻,气势雄伟,历代文人墨客登山览胜,多有诗赋的天龙山。尤其是国家级森林自然保护区车八岭,系赣江源头和珠江重要支流所在地,保护区峰峦叠嶂、林海莽莽,保存了丰富的中亚热带动植物种,是绿色休闲、运动保健的理想之地。此外,梅子山、青龙山、圆明山、龙潭瀑布、龙兴湖、瑶山寨、仙女陂、曾氏祠堂、雅溪围屋、李氏宗祠、小叶岽林海等都是人们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11月中旬,记者冒着冬雨走进全南县龙源坝镇雅凤社区,细细欣赏有着百余年历史的围屋,深深地被客家先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建筑工艺而折服。 据介绍,雅溪围屋是赣南客家围屋的佼佼者,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约公元1885年),现存有石围和土围两种。其中,土围高3层,每层有17间房,围长29.8米,宽20.2米,高10.4米,占地约800平方米,大门设两层,有防火设备。石围呈正方形,围高12米,占地面积约410平方米,坐东朝西,依山傍水,地下排水系统良好,具有四水归堂的特点,大门用排石条砌成,3层门固如碉堡,4层围屋均为砖木结构,外墙采用三合土与卵石夯筑而成,围墙及碉楼上设有枪眼和瞭望孔,屋内有一口冬暖夏凉且清澈甘甜的水井,围屋可攻能守。 品读完雅溪围屋,记者来到距县城仅6公里、翠竹绿水古宅彰显人与自然和谐的曾氏祠堂。这座建于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建筑,是全南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善、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古祠堂。城厢镇党委书记黄健告诉记者,结合新农村建设,他们对镇仔村古建筑周边进行了拓展整理,把相邻的一些空闲房屋改造成文化活动场所,村民业余时间可以在此看书读报打羽毛球等。 有着厚重客家历史文化积淀的全南,在积极培育文化产业的同时,充分利用好人文优势吸引投资,广泛传承和弘扬客家先民吃苦耐劳、开拓进取等优秀的精神品质,使之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宝贵财富。 全南是客家民系的重要聚居地之一,县内保留着许多客家民系的文化印记。据不完全统计,该县目前保存完好的客家围屋、民居、祠堂等古建筑就有300多处;许多乡村也还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客家生产生活习俗。为了保护、激活这些历史文化遗存,他们在抓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同时,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及传承人的保护,通过收集实物、整理分类、建立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或通过恢复、举办传统节庆等活动进行传承保护。通过编印《可爱的全南》等乡土文化教材,推动客家文化进课堂,培育文化认同感,提高保护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积极推动既有市场生命力,又有开发潜质的文化表现形式,引入民间资金加以开发,形成文化产业。目前,该县已开发出以观赏雅溪围屋、曾氏宗祠等客家古建筑为主要内容的客家风情体验游等精品旅游线路,以冬头帕为代表的客家服饰系列产品和以烫皮、米果等为主要代表的客家食品系列产品,培育出了醇香园、小玉牌等客家文化产业品牌,每年创造客家文化衍生产品收入近千万元。 利用县域内客家文化遗存丰富的人文优势,全南人大打客家牌,积极开展针对客属企业家的招商引资活动。仅今年以来,他们就先后在香港、番禺、深圳等客属企业家相对集中的地区举办恳谈、招商、推介等活动,并邀请了2批60多人次的客属企业家前来全南寻根访祖、考察投资,先后引进外资3502万美元、内资17198万元。 客家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使全南区域核心竞争力得到提高。新农村建设在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的同时大步推进,现代文化网络覆盖乡村,极大地丰富了当地农民的生活。全县已建起乡村文化中心广场58个,文化中心户392户,村级农家书屋86个。全县干部群众对照客家先民的开拓进取精神,查找自身在精神状态上的不足,过去普遍存在的“满、安、稳”等思想被一一剖析出来,“诚信务实、奋发图强”的新时期“全南精神”被大力倡导,成为激发民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仅今年前10个月,全县就新增个体工商户943户,新增私营企业107家、新增注册资本14361万元。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