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词
中国少数民族服装服饰简介(一)
作者: 暂无 来源: 云南日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白族$$ 白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四川西 昌、贵州毕节、湖南桑植亦有分布。白语属汉藏语系 藏缅语族;历史上曾借用汉字标记白语,现有拼音白 文在试行。1990年人口为159万余人。$$ 白族崇尚白色。男子多穿白色立领对襟上衣,外 套黑坎肩;着白、蓝或黑色长裤,缠白布包头。有的 地方穿对襟上
全文:藏缅语族,无本民族文字。 1990年人口为570万。$$ 土家族民居多为木结构、砖木结构的吊脚楼。 土家人喜好自家织的青蓝色土布,史书称为“溪 布”或“峒布”,有的地方也穿麻布。青年男子穿 多扣对襟
正在消褪的黑衣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集市(圩场)上的黑衣壮妇女■打柴草归来的黑衣壮老婆婆■黑衣壮女子手工做的绣花鞋。今天,更多地是当作旅游商品出售了■摄影黄晓艳那是多么富于特色的服饰啊:黑衣壮的男人,头上包着黑布巾,形如圆筒。上穿黑布对襟布扣衣,下穿黑布宽筒裤。黑衣壮的女人,头上也包黑布巾,却是翻折成大菱形的模样,两端分别垂披到双肩
全文:上,伤口竟很快愈合了。首领带兵重上战场,保卫了自己的家园。两个故事的结尾都是:胜利,首领命令族人移种野生蓝靛,摘采它的茎叶浸泡,制黑布做衣服让族人穿。从此黑衣壮代代穿黑,也尊黑、爱黑。 可历史文献
西部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部发展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T关于服饰的起源和用意,历来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有的认为服饰起源于御寒,有的认为起源于遮羞;有的认为穿戴的用意在于装饰;有的认为在于显示自己富有。我们认为,除 了“显示富有”这一用意明显地诞生较晚,是在私有制社会出现以后的事以外,御寒、遮羞、装饰作为服饰起源的动因都是有一定道理的。$$ 由于服饰可以
全文:有鲜明的民 族特征。水族妇女织的“水家布”(即九阡青布)纱质 精细均匀,所青、蓝、绿色皆深透耐洗,早在百年 前就闻名远近。水族独创的豆浆画印染工艺技术, 相传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其印染品更是深受群
簪花时 添香日
作者: 暂无 来源: 福建画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时期就有爱美之心,将打猎捕获的野兽吃掉,喜欢将兽骨打磨成为饰品挂在脖子上,缠在手腕上、脚踝上,后来社会完善,生活进步,有了规矩。比如女孩子的“上头”,上头就是“及笄”,笄有骨笄、银笄或金笄。古时
裸爱
作者: 疏桐   来源: 幸福·下半月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步行街   麝香百合   香水   所有人   绑架   肚子   嫉妒   兰苑   电话   吊椅  
描述: ,一个陌生的号码打到了安雅的手机上,电话里陌生的男人对安雅说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告诉安雅这个人被绑架了。安雅问他要多少钱。男人说不要钱,你店内西侧左数第五只花瓶里有一盒药,三粒,你按说明喝下去我会再和你
共襄2010温陵妈祖会两岸70多家宫庙代表汇集泉州
作者: 暂无 来源: 湄洲日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本报讯  2010年“温陵妈祖会”日前在泉州天后宫隆重举行,参与踩街仪式的妈祖宫庙有70多家,其中本地46家,台湾20多家,还有莆田、漳州、江苏昆山等地宫庙。 当日上午,一路可见头上“簪花围”的渔村蟳埔女表演,她们赏心悦目的头饰被称为“移动的花园”。热闹的妈祖巡安踩街活动由泉州府文庙广场至涂门街,
全文:。当日除了卜杯定“炉主”,各宫庙还请出各自的妈祖神像,据了解,这是继去年妈祖信仰习俗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目,泉州天后宫妈祖神像第二次出宫,与当地及台湾等地妈祖神像一道绕境巡香。在仿古祭祀仪
惠安女
作者: 暂无 来源: 益阳日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盛景华 这次闽南之行的第一站说是泉州,实际却到了惠安黄塘。惠安名气很大,这里不仅有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崇武古镇,更有风情万种、闻名遐迩的惠安女。 按理说,家在惠安县的女子都该称作惠安女才对,这是依地域而言的。然而,真正代表惠安女典型特征的却是一种文化特征,它是一种以“黄斗笠、花头巾、蓝短衫、银腰链、宽
全文:的传统文化,是包含在其传统文化中的艺术之美,如果这些东西都被外来文化所消解,所同化,那就不仅仅只是遗憾了。 由此,我忽然想起了苏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想起了“中国女子金发,西洋女子
[2图]文化寻根:蚵壳筑屋,搭起海外华裔情!
作者: 暂无 来源: 福建侨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蟳埔人就地取材,利用蚵壳和传统的红砖,搭盖起独具特色的民居。这里是海上丝绸之路古港边的渔村……”4月22日,菲律宾华裔学生miKy在泉州市蟳埔古城,饶有兴致地听着渚边防派出所女警翁琼琼介绍“蚵壳厝”建筑文化。 MiKy说,这已是他和同学们第二次来参观。Mi
全文:听着渚边防派出所女警翁琼琼介绍“蚵壳厝”建筑文化。 MiKy说,这已是他和同学们第二次来参观。MiKy和其他104名祖籍福建泉州、晋江、石狮等地的菲律宾华裔中小学生,正在泉州参加为期两个月的夏令营
[2图]文化寻根,蚵壳筑屋搭起海外华裔民族情
作者: 吴志连双双   来源: 中国民族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菲律宾华裔学生向蟳埔女学习从贝壳中取海蛎。 菲律宾华裔学生对蚵壳建的民居兴趣浓厚。 “蟳埔人就地取材,利用蚵壳和传统的红砖,搭盖起独具特色的民居。这里是海上丝绸之路古港边的渔村……”4月22日,菲律宾华裔学生miky在福建省泉州市蟳埔古城,饶有兴致地听着泉州渚边防派出所女警翁
全文:……”4月22日,菲律宾华裔学生miky在福建省泉州市蟳埔古城,饶有兴致地听着泉州渚边防派出所女警翁琼琼介绍“蚵壳厝”建筑文化。 miky介绍说,这已是他和同学们第二次来参观了。miky和其他104
泉州古渔村妈祖巡香 延续300年
作者: 暂无 来源: 侨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作为福建泉州的一个沿海渔村,蟳蜅位于古刺桐港畔,三面环海,以蟳埔女及蠔壳厝闻名。妈祖是蟳蜅人心中的守护神。300多年前,他们的先辈远道赴莆田湄洲妈祖祠“割香”,而那以后,“巡香”便作为一种祭祠仪式延续至今。3日正值农历正月廿九,每年这一天便是“巡香”日,人们用盛大的踩街游行来表达自己对大海的敬仰
全文:仪式延续至今。3日正值农历正月廿九,每年这一天便是“巡香”日,人们用盛大的踩街游行来表达自己对大海的敬仰,并祈求妈祖庇护下一年“讨海”平安顺利。 在妈祖庙烧过香,浩荡的巡香队伍出发了。热闹的大鼓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