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词
你说你的眼里有一片
作者: 暂无 来源: 民主与法制时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2008年9月,著名军旅画家王利军的代表作《惠安女》被文化部选中参加神舟七号遨游太空。王利军为人所知,在于他的军旅绘画。而在军旅绘画以外,王利军的《惠安女》系列正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从画大海到画惠安女 福建泉州惠安县惠东半岛的海边,生活着一些服饰奇特、终日与大海为伴的妇女,人们称她们为
全文:

2008年9月,著名军旅画家王利军的代表作《惠安女》被文化部选中参加神舟七号遨游太空。王利军为人所知,在于他的军旅绘画。而在军旅绘画以外,王利军的《惠安女》系列正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从画大海到画惠安女

福建泉州惠安县惠东半岛的海边,生活着一些服饰奇特、终日与大海为伴的妇女,人们称她们为惠安女。她们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的服饰装扮曾引起海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她们的形象随着文学艺术家们的诗歌、散文、镜头和音乐走上了书刊、报纸、银幕和五线谱,成为一种优雅的风景和传奇。

青年画家王利军为人所知,在于他的军旅绘画。作为海军政治部创作室的专业画家,王利军的绘画始终没有离开海军、水兵和蔚蓝色的大海。反映海军建设、水兵生活是他必须完成的主题创作。曾有人将王利军称为画大海的画家,水兵、军舰、海浪,成为王利军画面中的主要语言。

从画大海到关注惠安女,既有偶然的因素,也是一种必然的选择。王利军关注惠安女最早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还没经过专业绘画训练,在水兵题材、反映水兵生活的主题创作之外,他也关注沿海风情、渔民海岛等。那时候他还没有去过惠安,主要通过报纸杂志等媒体收集信息,最初吸引他的是惠安女封建头、文明肚、节约衫、浪费裤的独特服饰,以及惠安女独具特色、色彩鲜明的大斗笠。后来他常去惠安,也更多地了解了惠安及惠安女,尤其是惠安女的内在美让他感动,王利军说:正是惠安女的内在美让我下定决心去画她们、表现她们。惠安女的美不单纯体现在服饰和色彩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惠安女的勤劳善良任劳任怨。在惠安,种地的、卖菜的、抬石头的、盖房子的都是惠安女。我一直是追求唯美的,想把其内在美转化成一种现代仕女的样子,将其内在美外化、理想化,而不是表现模式化、脸谱化的东西。部队画家先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更关注其内在和人性的东西。王利军画笔下的惠安女大多是在劳作中,她们的美健康、向上、纯净,而不是文弱的病态。福建籍著名诗人舒婷的经典短诗《惠安女子》也正表达了王利军对惠安女关注的心境:天生不爱倾诉苦难/并非苦难已经永远绝迹/当洞箫和琵琶在晚照中/唤醒普遍的忧伤/你把头巾一角轻轻咬在嘴里/这样优美地站在天地之间/令人忽略了:你的裸足/所踩过的碱滩和礁石。

20年难舍的情结

惠安女成为王利军在海军主题创作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关注点,几乎成了内心一种难舍的情结。20多年来,王利军多次深入惠安,走进集市、工地、海边等惠安女集中的地方。为了收集素材,他拍摄了大量惠安女日常生活的照片,平时也注意收集这方面的信息。

从最初的被服饰吸引,到后来坚定地走下去,惠安女在王利军的画笔下也愈加饱满、立体。几十年来,惠安女的服饰造型在不断变化,内涵的东西也在不断变化,王利军在关注惠安女造型、符号形象之外,不断挖掘其内在的东西。美术评论家贾德江曾经这样描述王利军的创作: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深入生活,不断地在生活中发现,不断地在发现中提炼素材,又不断地在生活中丰富这些素材,最终把它们整合编织成一幅幅生动的图像,是王利军长期形成的创作方式。王利军的惠安女系列作品着重于抒情的节奏与韵律,巧妙地运用装饰性的构图和造型语汇,融入写意性的彩墨,吹奏出一首首对海边风土人情无限眷念的闽南渔歌,营造出生活气息浓厚而内涵丰富、优雅的艺术境界。

《惠安女》系列越来越受到外界关注和藏家认可,1999年9月《惠安女》获澳大利亚当代中国名家书画展国际艺术沙龙奖并被收藏;2003年12月《惠风和畅》参加中法文化年当代中国画作品展赴法展出;2004年10月《姊妹》获全国中青年中国画作品提名展银奖。惠安女系列画得越来越多,不断参加展览、获奖,作品被朋友、收藏家收藏、认可,也增强了王利军将惠安女系列进行到底的信心。

王利军一直有这样的想法:争取每年去一次惠安,而且要在不同季节去。把惠安作为一个基地,每次都深入地住几个月。当记者问及王利军在惠安女创作方面有没有什么梦想,王利军很谦虚地说:也没有太大的野心和梦想,希望通过惠安女这个载体一方面反映我的内心世界,一方面表达我对社会的关注。希望通过我的画笔引起人们对惠安女生活、命运的关注。艺术家的作用看上去也许很小,但当他反复不断地给人们这方面的信息,人们就可能会去关注一个地域,关注这个地域的特定人群,引起从表象、表层,到内涵、人性的深层挖掘。

艺术家要为自己画

近年来,当代艺术品市场的起伏波动一直引起大家的普遍关注。而最近由于受到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10月8日在香港结束的香港苏富比艺术品秋季拍卖会也遭受了寒流的袭击,一些为藏家看重的拍品频频意外流标,即便是成交的作品,其成交价格也大大低于业界预期。于是,国内艺术品收藏进入冬季的说法频频出现。面对艺术品市场的大起大落,王利军表现出少有的冷静,他说,自己的作品几乎不交给画廊运作,他本人也不善包装自己,他所在乎的只是用心做画,画他所感动的、激动的,他所在乎的是用笔墨表达自我及他所关注的群体。

美术评论家郎绍君10月份在2008华人收藏家大会上曾经表示:画家的知名度是由政府环境、文化环境、市场、收藏、媒体等综合影响而成,其中有艺术的成分,也有非艺术的成分,因此所谓的大小是相对的。真正重要的只有作品,作品比名声更重要。对于这样的说法,王利军表示认同,他说:艺术家要为自己画,为自己画时才最写心、最真诚,而不是迎合别人迎合某一个展览为评委而画。他一直强调要把画画好,让作品本身来说话,画家有展览有作品,自然会得到认可。平静生活、潜心创作、不断学习,是王利军很享受的状态。

王利军艺术简历

1962年12月26日生于河北乐亭,现为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文化部青年联合会美术工作委员会委员。曾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第一工作室硕士研究生课程班水墨人物专业。擅长国画人物兼及山水、花鸟、书法等。

作品曾参加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全国美展,第九届、第十届全军美展,纪念建军65、70、80周年全国美展,抗洪精神赞,绿色时空全军美展,全国首届、第二届中国画人物画大展,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全国美术作品展,中法文化年当代中国画作品赴法展等。作品多次获奖或被国家各级美术馆、博物馆、纪念馆、驻外使领馆及个人收藏。

[1图]顶着黄斗笠、戴着蓝碎花头巾、穿着露肚脐的短上衣、腰间还系一条银色的腰带,那黑色的大筒裤随风飘洒起来,衬托得腰身越发婀娜。镜头下,她们就如沙滩上一朵朵浪花,神秘、羞涩、从容、妙曼。10多年前,从杂志上第一次看到她们时,我就记住了这个名字———惠安女。 寻找惠安女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南电力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刘 俊文/图寻,却不遇2011年国庆,我踏上前往福建惠安的旅程,寻找那个曾在我心中留下深深烙印的影子。在泉州,打听到惠安女生活在一个叫崇武的海滨小镇,便买票坐上开往惠安崇武的长途汽车。崇武到了。喧嚣充斥着耳膜,一群摩的迎面而来,热情询问要不要坐车到海边沙滩;街道两旁的电器商城正大声广播国庆优惠的广
全文:



■刘 俊文/图

寻,却不遇

2011年国庆,我踏上前往福建惠安的旅程,寻找那个曾在我心中留下深深烙印的影子。

在泉州,打听到惠安女生活在一个叫崇武的海滨小镇,便买票坐上开往惠安崇武的长途汽车。崇武到了。喧嚣充斥着耳膜,一群摩的迎面而来,热情询问要不要坐车到海边沙滩;街道两旁的电器商城正大声广播国庆优惠的广告;堵在路口的货车焦虑地按着喇叭,提醒行人避让。

我在寻找惠安女的影子,但只看到一位大妈穿着传统服饰站在三轮车上招呼乘客,零星有几位带着花头巾的老人提着菜篮子在人海中飘过,身旁行色匆匆的年轻女孩不是身着休闲装就是学生装,哪里还看得出半丝半毫惠安女的风情?

“哈哈,现在,我们惠安女一般都不穿传统服饰了,那个太麻烦,也不时尚。只有在偏远渔村里,35岁以上的女人才会保留惠安女的装束。”“好粥道”小店的老板娘笑着为我解惑。走出粥店,我并未死心,总想在散步时或者不经意间,碰上几个如照片女主角般的惠安女,但依然失望。

得,之于大岞

偶然闯入一家摄影小店,居然碰到了惠安摄影家汪洪波(他在惠安采石场拍摄的作品《梦呓》获得“中国第十四届国际摄影艺术展”金奖)。“去一个叫大岞的渔村吧,哪里也许有你想要的东西……”汪洪波这样告诉我。

第二天,我乘坐三轮摩托来到大岞。安顿后,独自到附近的港口转转,希望遇上什么,找到什么。远远的,看到一群熟悉的身影,她们和记忆中的景象那么契合。头戴的黄斗笠鲜艳,蓝花花头巾耀眼,黑色的大脚裤在海风吹拂下鼓胀起来。而此刻,她们正用柔弱的肩膀担起一方条石,艰难地向前挪动。这不正是我寻觅已久的惠安女么?“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无来由地,我撒开腿疯跑起来。心中在说,快一点、再快一点,这样就能离我的记忆近一些,更近一些。

走到近处,我楞住了。出现我眼前的,不仅仅有着蓝色头巾遮盖住的柔媚,还有一群“摄郎”正端着“长枪短炮”对着惠安女们狂闪。“头低一些”“肩再抬高一点”“稳住、别动!”……这群来自台湾的摄影师们正指挥着惠安女们摆出各种劳作的姿势,用照相机塑造出一个个只属于他们的惠安女形象。抬石头拍完了,紧跟着拍锯木头,甚至还指挥两个女子站在沙堆上摆出犁田的造型。其实在这样的渔村里哪里还有田地可种呢?看着这滑稽的场景,刚才兴奋劲顿失。

悟,而后了然

我知道用不了多久,这样的形象就会出现在各大摄影杂志上,读者们会以为这就是真实的惠安女,并将自我的感觉宣扬开去,吸引更多如我一样的人上前找寻。我感到了困惑,我所寻找的、真实的惠安女倒底是什么样?亦或想象中的惠安女根本不曾存在?难道我看到的惠安女只是一群模特为迎合所谓艺术的需要而摆出的造型?难道所谓的艺术就是用造作的姿势来掩饰这个时代传统的虚无与流逝?那么我此行的意义又在哪里?

晚上,与惠安女创造艺术基地主持人张汉忠老师进行了一次长谈,他讲到了自己这些年接待来自全国各地摄影创造团队的经历;也讲到了自己对惠安女这一形象被摄影家们误导、误传的困惑;更谈到自己对惠安女人的深刻观察与了解。“惠安女的存在与扬名并不是因为那身特别的装束,她们身上不可抵挡的魅力来自于千百年传承不变的品质:勤劳、贤惠与坚毅。现在年轻的惠安女早已脱掉了那身传统装束,但不能说她们就不是美丽的惠安女……”

如醍醐灌顶,我突然明白,原来自己一直被惠安女的衣着标签所束缚,受制于形,受惑于心。其实我早已将她们遇见,却蒙昧而不知;其实她们一直就在我身边,却视而不见。她们就是外出打工的小妹,殷勤而精明的老板娘,随着丈夫跑客运的阿姨……

第二天,我坐上离开大岞的三轮车,对面是一个年轻女孩,她看着我手中的相机,好奇地问:“你也是专程来拍我们惠安女的吧?”我微笑着点点头。“你还需要惠安女模特吗?我只要戴上头巾也很漂亮的,而且收费也便宜。”她游说我。我微笑着告诉她:“谢谢,我已经见过真正的惠安女了,你们真的很不错。”


惠安女的服饰文化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时代中国之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外人类学、民俗学专家关注的课题。其来源有种种传说,目前尚无定论。据史料记载,清代中后期,惠东妇女上穿黑色或紫色长袖挖襟衫,下穿黑色大折裤。衣长、胸、腰背宽阔,下沿稍呈弧形外展,与清代流行的“大夫衫”(长式挖襟衫)类似。不同的是袖口偏窄,袖子接长,故名“接袖衫”又名“卷袖衫”接袖的用意十分有趣,为的是
全文:”各部分略为收缩,衣沿弧度加长,臂围宽度加阔并向外弯展,腰围处的中式纽攀减少,两个连在一起,袖口绕蓝布边。领围上刺绣图案由简变繁,领根下方形色布改为三角形。胸、背中线两侧缀做两块方形黑色、深褐色绸布,其四边各镶接一块三形色布,改称“缀做衫”。裤子为“大折裤”又名“大筒裤”,俗称“汉装裤”。
滩涂·蚵壳厝·蟳埔女
作者: 暂无 来源: 石狮日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我任教的大学对面就是浩瀚的东海,下课时站在教学楼的窗口放眼望去,烟波浩淼的大海一直延伸到天的尽头,天空中鸥鹭点点,海面上渔帆片片,那充满诗意的天风韵,我感觉并不逊色于厦大海湾,而且因为有渔船的停泊和渔民的捕捞似乎更多了一份俗世的亲切。 但一些像我这样眺望大海的人却颇为惋惜地说,这片大海不如别的
全文:我任教的大学对面就是浩瀚的东海,下课时站在教学楼的窗口放眼望去,烟波浩淼的大海一直延伸到天的尽头,天空中鸥鹭点点,海面上渔帆片片,那充满诗意的天风韵,我感觉并不逊色于厦大海湾,而且因为有渔船的停泊
摇曳多姿的惠东女服饰
作者: 李宁   来源: 文明与宣传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惠东女   少数民族妇女   服饰文化   20世纪   汉族服饰   老年妇女   塑料花   清代后期   50年代   区域性标志  
描述: 是汉族服饰中最为独特美丽的风景线。 惠东女的上装,与清代沿袭明代流行的袄衫类似,只是袖口偏窄,袖子接长了一些,据说是为了新娘人洞房前便于提起长袖掩盖羞红的面颊而设计。新婚过后,长袖的一半位置翻挽固定缝住,并在袖口镶上一寸宽的缀线用作装饰,这时称为“接袖衫”。
岜沙画记
作者: 陈红旗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三个猎枪手》岜沙有中国最后的猎枪部落之称。这里男子崇尚武力,清一挽着发髯,苗语叫"户棍"。身穿自制的无领右开铜扣青布衣衫,直统大筒裤,酷似兵马俑。常年身挎腰刀,肩扛火枪,上山打猎,下河捉鱼,神气极了。在画中我想表现出一种威武、崇高、神秘的形象。
岜沙画记
作者: 陈红旗   来源: 山花(上半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岜沙   兵马俑   猎枪   部落  
描述: 《三个猎枪手》岜沙有中国最后的猎枪部落之称。这里男子崇尚武力,清一挽着发髯,苗语叫“户棍”。身穿自制的无领右开铜扣青布衣衫,直统大筒裤,酷似兵马俑。常年身挎腰刀,肩扛火枪,上山打猎,下河捉鱼,神气极了。在画中我想表现出一种威武、崇高、神秘的形象。
岜沙苗寨的丧葬
作者: 刘文光   来源: 文史天地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岜沙苗寨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丧葬   民风民俗   大旅游   从江县   贵州  
描述: 。岜沙的男子崇尚武力,清一的挽着发髻——“鬏鬏”(苗语叫“户棍”),身着自织自制的无领开衫铜扣青布衣,直统大筒裤,常年挎腰刀,肩扛火枪,手牵猎狗,一身武士装束,神气极了;岜沙的妇女着装也比较精美,身着
枪手部落行走
作者: 暂无 来源: 珠海特区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杨静仪 离开贵阳市郊香纸沟不久,大家还对那些白色的纸张回味无穷,向导一脸神秘地问我们:“想不想去枪手部落行走一番?” “枪手部落?!”好酷的名字,大家欢呼着连声说好。小巴转一个弯,司机加快油门前行。枪手部落位于贵州南边,是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苗族村寨——岜沙。岜沙男人崇尚武力,平时身着自织的无领右开
全文:标志——剃掉男性头部四周大部分的头发,仅留下中部盘发为鬏髻,并终生保持这种发式。走进岜沙,现代生活气息似乎瞬间远去,村寨似乎包裹在如的森林中,如果没有向导,我们这些游客肯定是进不来也走不出。顺着静谧
[1图]福建惠安女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家电网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早就听说过福建惠安女的故事,可一直难得一见。直到参加某媒体在福建举办的摄影研讨会,才有了一睹芳容的机会。 惠安女是生活在福建省惠安县崇武镇一带的汉族妇女。惠安女的勤劳、贤惠,加上一身奇特服饰,有一种难以言表的魅力,成了崇武古城的一道独特风景,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自然
全文:

早就听说过福建惠安女的故事,可一直难得一见。直到参加某媒体在福建举办的摄影研讨会,才有了一睹芳容的机会。

惠安女是生活在福建省惠安县崇武镇一带的汉族妇女。惠安女的勤劳、贤惠,加上一身奇特服饰,有一种难以言表的魅力,成了崇武古城的一道独特风景,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自然也成了摄影家镜头捕捉的焦点。

留传至今的一首打油诗形象地勾画出了惠安女传统服装的特征: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惠安女的头部被斗笠和鲜艳的花头巾包裹得仅露出一张脸,而腰、腹部却暴露无遗,大筒裤的裤脚极为宽大,而上衣却短得连肚脐也遮不住。这让我想到了时尚的低腰裤与露脐装。

说到惠安女的衣着,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伤感的故事。传说宋代有一位容貌出众的康小姐被捆绑成亲,婚后生了儿女。大女儿出嫁时,康氏把她打扮成当年自己被逼嫁时的惨状,因挣扎反抗而致使上衣扯起,衣不蔽体的样子。没料到,康小姐的这番用意受到了当地人的亲睐,使得今天惠安女的衣着依然保持着短上衣、露肚皮的独特风采。

惠安女的奇特服饰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惠安女的吃苦耐劳精神,更让人感动。崇武一带的男子大多出外务工或出海打鱼,惠安女自然成了建设家乡的主力军。她们开公路,修水利,种田地,补渔网;她们敬公婆,教子女,里里外外一把手,真可谓全能媳妇。惠安女因特别吃苦耐劳而闻名于世,几乎成了“勤劳”的代名词。导游告诉我们,改革开放以来,外地的老板还专门来招聘惠安女前往深圳、珠海等地务工呢。

我们现在所能看到和拍到的惠安女,只能是组织起来专门表演的了。她们勤劳勇敢、善良美丽。外出时,她们在头顶前方别着一至三把塑料梳子,未婚青年妇女头发还留有刘海,头戴的斗笠涂上黄漆,具有防日晒雨淋作用。花头巾为四方形,一般是白底缀绿色或蓝色小花,或是绿色蓝色底白色小花,折成三角形包系头上,有挡风防沙、御寒保暖和保护发型等作用。

她们所干的工作,在一般人看来难以承受,而她们却轻松自如。她们把粗大的绳子揽住石料的两端,将一根粗短的竹杠穿起绳子,竹杠紧压在肩膀上,两人奋力抬起石料,慢慢地往前移动脚步。她们的头挨在一起,她们的肩膀紧紧地顶靠在一块。看得出,她们每移动一步都要使出全身的气力,她们得咬紧牙关,她们得全神贯注,她们得协调一致。

惠安女,是大海的风浪孕育出来的花朵。沙滩上,她们巧手飞梭编织着鱼网,色彩艳丽的服饰,构成一道迷人的风景。她们头上那迎风飘拂的花头巾,犹如一面面象征美好和幸福的旗帜。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