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词
今日泉州蟳埔女
作者: 张梅许真学   来源: 中国妇女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和着轻柔的音乐,迈着优雅的步伐,一群美丽窈窕的模特儿身着藏青色“大裾衫”、纯黑色“宽筒裤”,绾着插满鲜花的圆髻,向观众展示着蟳埔女服饰的万种风情。6月29日晚,泉州市丰泽区举办了一场蟳埔女服饰设计大赛展示晚会。这是丰泽区委宣传部、丰泽区文体局及区妇联为庆祝党的生日和喜迎香港回归10周年联合打造的一台
全文:的尺度力求与身体相协调,穿在身上既显示出柔和的曲线,又不失女性苗条与丰满。色调以浅淡的自然为基调,上衣为青、蓝色调与碧海、蓝天、融为一体,显示出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氛围。黑色的裤子,显示其稳重,宽筒裤
[1图]大話八閩:潯埔女裝飾「頭上花園」
作者: 暂无 来源: 香港文汇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奇特亮眼簪花頭 在當地人眼裡,「潯埔阿姨」最明顯特徵是「簪花圍」頭飾。盤起的頭髮中間橫插一根象牙筷,在髮簪邊上圍一圈四時鮮花組成的花環,有潔白的茉莉花、素馨花、鵝黃的含笑花、粉紅的粗糠花……髻
全文: 奇特亮眼簪花頭 在當地人眼裡,「潯埔阿姨」最明顯特徵是「簪花圍」頭飾。盤起的頭髮中間橫插一根象牙筷,在髮簪邊上圍一圈四時鮮花組成的花環,有潔白的茉莉花、素馨花、鵝黃的含笑花、粉紅的粗糠花……髻
中国少数民族服装服饰简介(一)
作者: 暂无 来源: 云南日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白族$$ 白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四川西 昌、贵州毕节、湖南桑植亦有分布。白语属汉藏语系 藏缅语族;历史上曾借用汉字标记白语,现有拼音白 文在试行。1990年人口为159万余人。$$ 白族崇尚白色。男子多穿白色立领对襟上衣,外 套黑坎肩;着白、蓝或黑色长裤,缠白布包头。有的 地方穿对襟上
全文:

白族$$ 白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四川西 昌、贵州毕节、湖南桑植亦有分布。白语属汉藏语系 藏缅语族;历史上曾借用汉字标记白语,现有拼音白 文在试行。1990年人口为159万余人。$$ 白族崇尚白色。男子多穿白色立领对襟上衣,外 套黑坎肩;着白、蓝或黑色长裤,缠白布包头。有的 地方穿对襟上衣或大襟衣,外套皮或绸缎坎肩,戴瓜 皮帽。女子多穿白色或浅蓝色右衽大襟上衣,外套红 或黑色右衽坎肩;着白或蓝色宽筒裤,系绣花短围裙 和飘带;戴绣花头巾或头帕,穿绣花鞋。$$ 土家族$$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和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四川、贵州亦有分 布。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无本民族文字。 1990年人口为570万。$$ 土家族民居多为木结构、砖木结构的吊脚楼。 土家人喜好自家织染的青蓝色土布,史书称为“溪 布”或“峒布”,有的地方也穿麻布。青年男子穿 多扣对襟短衫,老人穿大襟衣。女子穿左襟滚花边 上衣,袖短且宽,着长裙,也有的穿青蓝色长裤; 头发绾髻。男女都包青布头帕。土家妇女擅长织 锦,所织的土家锦“西兰卡普”驰名中外。$$ 哈尼族$$ 哈尼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 州和思茅、玉溪地区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地。$$ 哈尼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拼音哈 尼文。1990年人口为125万。$$ 哈尼族住房有土木结构的平顶“土掌房”和 竹木结构的“蘑菇房”两种。哈尼人喜欢穿自 家织染的青色土布衣服。男子穿对襟上衣,着 宽脚长裤,青布或白布包头,系绣花腰带。西 双版纳一带男子穿右衽镶银片上衣。妇女多穿 无领右衽大襟上衣,着长裤,衣肩、襟边、袖 口、裤脚等处镶绣花边,胸前挂银饰。西双版 纳、澜沧一带妇女穿短裙,头戴镶银泡圆帽。 墨江、元江、江城一带妇女穿长筒裙、皱褶裙 或过膝长裤,系绣花腰带或围腰。还有的地区 穿大襟长上衣或银泡上衣,外套大襟坎肩。许 多地区妇女都扎裹腿、戴耳环、耳坠、银项圈和 手镯。衣服、头饰、围腰和腰带等是区分女性 婚否的重要标志。

西部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部发展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T关于服饰的起源和用意,历来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有的认为服饰起源于御寒,有的认为起源于遮羞;有的认为穿戴的用意在于装饰;有的认为在于显示自己富有。我们认为,除 了“显示富有”这一用意明显地诞生较晚,是在私有制社会出现以后的事以外,御寒、遮羞、装饰作为服饰起源的动因都是有一定道理的。$$ 由于服饰可以
全文:,穿无领短衣,裤子短而宽,手戴银镯穿耳,戴 黑、红线穗,青年男子颈带竹藤圈。女子穿红、蓝或黑 无领上衣和各色条纹的裙子,头戴银(或蔑)箍,耳 坠银耳筒或大圆耳环,预际饰一至数个项圈和数条 项链,腕上
作者: 暂无 来源: 每日商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我淘我 文记者 沈国娣 图记者 詹逾 “我淘我秀”是本报和四季青服装大市场联手打造的一个互动时尚T台,我们热衷于为爱生活,爱时尚,喜欢淘衣搭配的都市女性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上周六,“我淘我秀”第二季在四季青服装大市场隆重举行,熟悉的画面,令人眼前一亮的选手,最后激动人心的彩纸和焰火,9名时尚平民
全文:

我淘我 文记者 沈国娣 图记者 詹逾 “我淘我秀”是本报和四季青服装大市场联手打造的一个互动时尚T台,我们热衷于为爱生活,爱时尚,喜欢淘衣搭配的都市女性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上周六,“我淘我秀”第二季在四季青服装大市场隆重举行,熟悉的画面,令人眼前一亮的选手,最后激动人心的彩纸和焰火,9名时尚平民英雄诞生。回望这场秀,优秀的选手和经典的搭配不只体现在9名获胜者身上,我们在“我淘我秀”活动中看到了更加丰富和快乐的内涵,那就是每一位选手的勇敢、自信和对生活的热爱。我淘我秀,请看本季之秀—— 冠军 本季冠军、幸运女孩周历,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职员,长着一副好身材,个子高挑,四肢纤长。她看到本报刊登的活动启事后兴致盎然地报名、参赛,“一开始并没有想到会得奖”,这也是她第一次去四季青服装大市场逛街,没想到一去就抱了大奖归——“我淘我秀”冠军+3000元现金大奖的一半。 有趣的是,为周历提供该套行头的店主很有眼光,他从周历进去挑衣服时就非常看好她,热心地帮她出谋划策,最后选择了这套偏成熟性感的职业装扮:印花上衣、紧身裹裙和无袖长风衣。这一身非常适合职业女性,上班时全套穿着,下班后赴约脱掉外套就OK。店主还友情赞助了一条长长的带骷髅头的项链给周历,没想到“押宝”一举成功。 周历在进入20强后的才艺展示环节,避开唱歌跳舞等常规套路,而是现场给观众盘头发,算是另辟蹊径。她说自己30多岁了,但心态很年轻,喜欢展示自己,“我淘我秀”很好玩又有所收获,一定要推荐更多的朋友来参加。 高贵 50号选手只挑了一条简单的黑色连衣裙,但她娴静、文雅,浑然一体,在一众欧美系打扮的选手中给人特别的高贵之感。她的黑色中长发与齐平刘海为其气质加分,黑色腰带、链条手包和白色高跟鞋又显示着她是一介“搭配高手”。才艺展示中,一曲沙哑、流畅的《橄榄树》又为其增添了几分齐豫的神韵。 8号选手一出场就很有感染力,她长得胖胖的,五官和表情有点像林嘉欣,笑容可爱又有活力,宽条纹背带裙和斜戴的鸭舌帽活泼俏皮。评委施杰(中国十佳设计师、杰施女装总监)在点评时说,这名选手的外在气质和服装搭配高度协调,唯一的缺憾是忽略了鞋子的作用。或许,正是因为她的这脸灿烂笑容最后为其赢得三等奖。 勇敢 这次活动唯一入选的中老年选手15号周阿姨,她为自己淘了一件紫色印花针织上衣和一条黑色宽筒裤,左侧裤脚上有呼应的缀珠印花。周阿姨在回答主持人时说,“我想亲自来体验一下四季青服装大市场,我对自己选中的衣服很满意。”她的快乐和勇敢有没有令你想起因参加《英国达人》选秀比赛而大出风头的苏珊大妈呢? 场外 “我淘我秀”真人时装秀每次总能迎来大批观众,这次还有一个特点,“亲友团”开始涌现,选手在T台上走秀或表演观众,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看他手中还拿着奶瓶呢,不过他面对镜头的神情倒很严肃。 天分 “我淘我秀”总能吸引一些“未来的模特”参加,这个小选手的搭配固然是“幕后推手”妈妈的功劳,但其走秀时的一招一式相当专业,踩着音乐的节拍“噔噔蹬”地走来,停步转身回眸,极其专业。在才艺展示阶段还清唱了一首童谣《小雨沙沙沙》,清纯的嗓音在四季青中厅响起,很有当歌手的天分哦。 大胆 充满想像力的搭配,浑身都是亮点:破洞打底裤,涂鸦长款T恤,绿色高跟凉鞋,桃红色的手指甲和天蓝色的脚趾甲,还有金色的帅气短发,石头项链和荧光红腰带,一个对色彩很有想像力的女生!评委张洽(浙江科技学院服装系老师)对其的评语是,她对颜色的把握有自己的心得。遗憾的是,这名选手没有得奖,欢迎下次再来参加“我淘我秀”吧! 敬业 “我淘我秀”每次都有专业的主持人和评委,他们以十分专业和敬业的态度工作。这是本季秀场的主持人阳光,他“单膝跪地”提问小选手,这名小选手奶声奶气的回答,让观众笑开了。

中华多奇女
作者: 暂无 来源: 浙江老年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戏称为“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 母里女人 广西百 汉族 在乐业县的深山里,有这么一个村屯
全文:戏称为“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 母里女人 广西百 汉族 在乐业县的深山里,有这么一个村屯——母里屯:每家每户都是“女主外,男主内”,女人抽烟喝酒、待人接物、把持财权,总之,家里的一切都是
[3图]海味十足的 浔埔女服饰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南早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黄晨在泉州城区东南方的临海处,有座村落名叫“埔”。它地方不大,却以独特的习俗,为远近三乡五里的人们所知晓。其中,梳着“粗脚头”、身着“大裾衫”、耳佩“丁香钩”的埔女成为这里的一道美丽风景线。听当地人说,埔女的这种穿戴,是宋杨八姐服饰的遗风。也有人认为,这是宋元时期遗留下来的阿拉伯人风俗;还有人指出,
全文:上展示出不少纯手工缝制的埔女服饰,这些原生态的埔女服饰别具风情,上衣斜襟掩胸的右衽衣,布纽扣,简朴宽松,以青、蓝为主调,裤子是黑色宽裤筒,大约一尺,裤头比腰围大半尺,多用白、蓝两。采访中,记者一直
正在消褪的黑衣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集市(圩场)上的黑衣壮妇女■打柴草归来的黑衣壮老婆婆■黑衣壮女子手工做的绣花鞋。今天,更多地是当作旅游商品出售了■摄影黄晓艳那是多么富于特色的服饰啊:黑衣壮的男人,头上包着黑布巾,形如圆筒。上穿黑布对襟布扣衣,下穿黑布宽筒裤。黑衣壮的女人,头上也包黑布巾,却是翻折成大菱形的模样,两端分别垂披到双肩
全文:

■集市(圩场)上的黑衣壮妇女■打柴草归来的黑衣壮老婆婆■黑衣壮女子手工做的绣花鞋。今天,更多地是当作旅游商品出售了■摄影黄晓艳那是多么富于特色的服饰啊:黑衣壮的男人,头上包着黑布巾,形如圆筒。上穿黑布对襟布扣衣,下穿黑布宽筒裤。黑衣壮的女人,头上也包黑布巾,却是翻折成大菱形的模样,两端分别垂披到双肩上。她们右开襟的上衣,长及肚脐,衣领、衣脚、袖口都镶嵌一道浅色的布边。裤子也是宽脚,外面再套一条长到膝盖的黑布裙。当把不同颜色作为等级标志的那段历史逝去,这黑色的服饰,成为了黑衣壮绽露生命精彩的标志,绚丽多彩的中国民族服装里的一朵奇葩。

在广西西南部边陲的那坡县,有一个自称为“敏”的族群,是壮族的一个支系,一共有5万多人。他们不分男女,都穿着用蓝靛染成的土制黑布衣,包着用蓝靛染成的土制黑布头帕,所以被称为黑衣壮。

据黑衣壮的族谱和民间传说,他们的祖先是宋代壮族农民起义军首领侬智高的部下,起义失败后为逃避统治者的剿灭,而走入了这些人迹难到的地方。

一座连一座的石山把这个族群严密地屏蔽了起来。千百年来,这个族群就在这石山深处,过着与世无争的农耕生活。他们住的房子叫干栏。那是一种用木料和瓦片建造的3层建筑。底层用来圈养牲畜,二层是人的住室,三层是存放杂物的阁楼。种植和养殖是他们获取生活资料的主要手段,他们自己纺线自己织布自己缝制衣服。他们通过唱歌跳舞传达友情和爱情,通过族内婚繁衍后代。他们有自己的神灵和图腾崇拜。至今,他们还保留着许多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习俗。

在悠长的岁月里,除了少数民俗学家和民歌艺术研究者,他们的存在几乎不为外部世界知晓。直到21世纪的开端,一个叫农敏坚的人,当时他是那坡县的县委书记,想以文化推动那坡的经济发展,决定把黑衣壮介绍给广大的世界。那坡县委县政府从有限的财政中拨款修路建桥,然后在2001年5月,通过广西民俗摄影协会,邀请了来自全国的180多位摄影家到黑衣壮居住的村落采风。当年9月,一个叫“神秘的那坡”的民俗风情摄影展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的朝阳广场举行。别具一格的影展,不,是黑衣壮那奇特美丽的生活图景,在南宁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这是黑衣壮第一次被人撩开神秘的面纱。

当年11月,那坡县黑衣壮合唱团登上了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舞台。

一把叶青茎绿的草造就一个尚黑的族群

都说黑衣壮是崇尚黑色的族群。关于他们穿黑衣的来历,传说中各有不同,却是一样的美好。

有人这样讲述:古时候,黑衣壮的祖先在一次抵御异族的侵犯时,遇上疫病流行。一天晚上,他们的首领梦见一位白发老人拿着一棵叶青茎绿的植物对他说:“它叫蓝靛,会帮你们治好病。”首领醒来,立刻命人采来梦中的蓝靛煮汤给官兵喝。官兵恢复了战斗力,击败了入侵的敌人。也有人这样讲述:黑衣壮的祖先在抵御异族的侵犯时,首领不幸负伤。率部退入密林隐蔽时,无意中发现一片青绿的蓝靛,他随手摘下一把蓝靛叶敷在伤口上,伤口竟很快愈合了。首领带兵重上战场,保卫了自己的家园。两个故事的结尾都是:胜利后,首领命令族人移种野生蓝靛,摘采它的茎叶浸泡,染制黑布做衣服让族人穿。从此黑衣壮代代穿黑,也尊黑、爱黑。

可历史文献上却记载着:在明清时代,土司管辖期间,统治者规定:“土民”只许穿黑色或蓝色的服装。也许这才是黑色衣服成为黑衣壮族群标志的历史原因。

智慧的黑衣壮,淳朴的黑衣壮,却把这作为卑贱标记的黑色,精心打造成了美丽。那是多么富于特色的服饰啊:黑衣壮的男人,头上包着黑布巾,形如圆筒。上穿黑布对襟布扣衣,下穿黑布宽筒裤。黑衣壮的女人,头上也包黑布巾,却是翻折成大菱形的模样,两端分别垂披到双肩上。她们右开襟的上衣,长及肚脐,衣领、衣脚、袖口都镶嵌一道浅色的布边。裤子也是宽脚,外面再套一条长到膝盖的黑布裙。当把不同颜色作为等级标志的那段历史逝去,这黑色的服饰,成为了黑衣壮绽露生命精彩的标志,绚丽多彩的中国民族服装里的一朵奇葩。

土地、水和巨石的崇拜崇拜所有能让黑衣壮生存繁衍的物质

世代生活在大石山深处的黑衣壮,有多少独特的风情和习俗,都因那严酷的生存环境而生成。黑衣壮崇拜土地。他们的神庙,就供奉着他们心中的土神,那是一块不容任何人玷污和侵占的神圣地。大石山区,树木那样匮乏,可每座神庙的四周,都生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或竹子,而且不容任何人砍伐。这里极少成片的土地。在山势比较开阔平缓的地方,黑衣壮人把坡地开垦成梯田。更多的黑衣壮人,只能把农作物分散地种在一小块一小块的石窝里。有的地方,一个石窝里只有一棵庄稼;半个山坡的庄稼地加起来也不足一亩。

黑衣壮崇拜水神。每年大年初一,鸡叫头遍的时候,每家的年轻女子,就到井边,哦,现在是水池边,争挑新水了。挑水之前,先点一支香,烧一堆火,放一挂鞭炮敬水神,祈求水神在新的一年护佑平安幸福。村里有人去世时,师公———就是巫师,要先带领孝男孝女举着灵牌到井边向水神报丧,然后取回圣水为逝者擦洗身体。水是黑衣壮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了。在今天,黑衣壮居住的地方,大多数已经没有水源,他们只能靠天吃饭。壮族人以食稻米为主,可黑衣壮的主食是玉米,其次是红薯和荞麦。他们的酒也是用玉米酿的。因为只有这种作物,才能在少水的瘠土上生长。种地靠天下雨,日常生活用水也要靠天下雨。在黑衣壮居住的大山上,到处可以看到接纳雨水的水柜。一盆水,黑衣壮人先用来洗菜洗米,又用来洗碗洗锅,再用来洗脸洗脚,最后还要用来喂猪喂牛。

黑衣壮也崇拜巨石。谁家的屋后如果滚下一块巨石,村里人立刻会拿来黑衣给它盖上,还要置备酒肉,点香烧纸,以示祭祀。黑衣壮人一生都和石头相伴。石头垒的村门,是黑衣壮村落的标志。他们瘠薄的田地就分布在石头上。他们的房子也建筑在石地基上。他们用石头铺路,用石头铺牛栏猪圈,用石头舂布洗衣。走进黑衣壮的村落,石臼、石缸、石桌、石凳、石磨、石柱、石墩、石阶梯随处可见,那接纳雨水的水柜也是用石头打的。而把参差坚硬的山石变作有规有矩的器物,那是多么艰辛的劳动!仅是从山上破取一两块石条,即便是善于敲凿的,也要两三天,有时要一个多星期。

像许多少数民族一样,黑衣壮也有早婚的习俗。没有成婚的黑衣壮青年男女,可以自由地相识和交往,甚至可以结交不止一个异性朋友,可要走进婚姻的殿堂,还是要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订婚之后,一旦感情发生变故,只要没有正式成亲,无论男方还是女方,都可以提出解除婚约。

婚礼是一场男女双方所有亲戚都被邀请到场的热闹酒宴。按照黑衣壮的婚俗,新娘到了男方家,由伴女陪着进入洞房,就不能出屋门了,也不能让洞房之外的人看到。饭是被送进洞房里的,可新娘只能象征性地吃上两口。到第二天早上鸡叫的时候,新娘就要被娘家人接回家去。以后,这个出了嫁的女孩,只有在丈夫家人来接的时候,才回丈夫家住两三天,直到生下孩子才回到丈夫家定居。即便是一个村的,也一样。

于是向夫家告知怀孕,也有了一个仪式:在女儿怀孕后,做母亲的要请人做一个刻花的背柴刀的木匣子,黑衣壮人叫“刀壳”,在丈夫家人来接时,让女儿背上到夫家去,放在刀架上……

招赘是许多民族都有的婚俗,而黑衣壮的入赘婚也有和其他族群不同的规则:黑衣壮男子入赘后,仍然保持自己的姓氏。第一个孩子跟母姓,第二个孩子跟父姓,依次类推。在女方家的神堂上,也立有男方的姓氏。入赘的男方从来不会受到歧视。如果妻子不幸早逝,女方家还可以另外为入赘的女婿续弦。

对于婚姻和爱情的态度,最能体现一个民族或一个人的性格。从黑衣壮的婚俗里,透露了他们的善良,他们的宽容,他们的讲情理,和他们对于和谐人际关系的追求。

用“刀壳”宣告新生命的开始歌圩日也被开玩笑地称为“风流日”

这也是一个一生与歌为伴的族群。

他们居住的是南壮语区,他们的歌属于南壮民歌,有“西”和“伦”两种歌体。“西”一般是七言句,“伦”则三言五言七言相间而用,而且讲求韵脚。他们的歌都有衬词,最普遍的是“呢的呀”,汉语的意思是“好”。后来“呢的呀”和它的旋律就成了黑衣壮民歌的标识。他们劳作时唱,走路时唱,喝酒时唱,谈情说爱时唱,红白喜事时唱,亲友见面时唱,分手时也唱,欢乐时唱,悲哀时也唱,甚至口角都用歌。许多歌词都是歌者即兴作的。还有一种专门出歌词的人,被称为歌师,这是在族群内受崇敬的人物。

歌圩是黑衣壮人一年中最向往的节日。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是全族群传统的歌圩日。在这天,每一个乡都摆开盛大的歌场。此外,每个乡还有自己的歌圩日。比如农历四月初五是黑衣壮最集中的龙合乡果灵街的歌圩日。这一天,不仅龙合乡的男女老少,就连周边的县份靖西、富宁和德保的村屯,都有人成群结队赶来参加。

歌圩上少不了对歌。黑衣壮的对歌,和别的民族民歌,以致和壮族中的北壮民歌,形式上都有不同。别的民族民歌及北壮民歌,对歌一般都是单对,而黑衣壮的对歌,很多场合是多个男女歌队对唱。于是就产生了一套别有意趣的程序:一开始是求歌,当然是男歌队向女歌队求。然后是答歌、抢歌、斗歌、情歌,最后是别歌。那是黑衣壮儿女最陶醉的时刻,他们会一唱就是数个小时,甚至通宵达旦。许多青年男女就是在歌场上相识、相爱,最后步入婚姻的殿堂。

也许就是这个原因,在黑衣壮里,歌圩日也被开玩笑地称为“风流歌圩日”。

无须去忧虑黑衣壮还能黑多久这一切都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曾经有人类学家这样认为:黑衣壮具有极强的族群意识。他们写道:“这种极强的族群意识始终贯穿于黑衣壮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始终存在于黑衣壮的每一个成员的一切行为中。”“……表现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但当进入21世纪,通往外部世界的道路一经开通,黑衣壮包括传统习俗在内的族群意识和族群特征,就受到了严重的挑战。这,也“表现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那桑是那坡县城厢镇龙华村的一个黑衣壮村落,也是距县城最近的一个黑衣壮村落,是周遭村落的集贸圩场。在这个村落里,就见不到黑衣壮传统的干栏建筑了。黑衣壮里先富起来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开始用砖和水泥来建房,把畜棚也和人住的房子分开。据说,那坡县政府为了尽可能多和长久地留下黑衣壮的传统文化,打算做个规定:乡镇政府要为盖新式住房的人家另辟新地,而在老村里,还是只能盖干栏。

在许多黑衣壮村落里,传统的黑衣黑裤黑裙和黑头巾,只有在节庆活动或接待来参观、旅游的客人时才穿戴了。集贸圩场上,摆满了廉价的旅游鞋、运动衫、T恤、西式男女衣裤。现代工业的产物,那些颜色鲜艳的丝、麻、化纤衣料和用机器制作的服装,正被越来越多的黑衣壮人接受。黑衣壮的年轻人,有许多也不再会唱传统的山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爱上了流行歌曲。于是在歌圩上通过山歌择偶的习俗,也渐渐变得淡漠了。看到这一切,有人不无忧虑地提出了一个问题:黑衣壮,到底还能黑多久?

可谁又能反对和阻止黑衣壮人对于现代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呢?现代生活,意味着比黑衣壮人世世代代过的传统生活,更富足、更舒适,更多彩,也更科学。

只是,在追赶现代化生活和融入现代社会的路途上,黑衣壮人还有着太多的艰难和迷茫。

我听说了这样一件事:在刚过去的2004年,一群能歌善舞的黑衣壮少女被县里推荐报考自治区的专业艺术学校。一考文化课,全部被刷了下来。这些面容姣好嗓音甜美的女孩,大多数还是文盲或半文盲!而且,即便她们中有人考上了,也难以支付学习所需的费用。在今天,绝大多数黑衣壮人,还是生活在贫困线下。还有因为长期与世隔绝的生活,所带来的与现代社会的隔膜。

也许我们无须去忧虑黑衣壮还能黑多久,这一切都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人类学家研究历史,民俗学家和民间文化工作者发掘历史,人们在民俗旅游度假村里重温历史,却无法逆转历史发展的趋向。甚至可能有一天,一些黑衣壮人将迁出世代生活的大山———不是因为对于现代生活的追求,却是因为山中生态条件的继续恶化让他们丧失了在大山里生存的基本条件。怎样既留住黑衣壮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独特风俗,又让黑衣壮人走上富裕和开放之路,是现在那坡县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级政府正在考虑的问题。而对于我们记者,记录历史的人,千里迢迢翻山越岭去探访黑衣壮的村寨,希望看到黑衣壮的绝世风情,更希望看到黑衣壮人更加幸福的生活。

惠安女
作者: 暂无 来源: 益阳日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盛景华 这次闽南之行的第一站说是泉州,实际却到了惠安黄塘。惠安名气很大,这里不仅有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崇武古镇,更有风情万种、闻名遐迩的惠安女。 按理说,家在惠安县的女子都该称作惠安女才对,这是依地域而言的。然而,真正代表惠安女典型特征的却是一种文化特征,它是一种以“黄斗笠、花头巾、蓝短衫、银腰链、宽
全文:、田间劳作的身影,几乎清一是头戴斗笠围着头巾的女子,就对陈老说:“难怪有人讲惠安女勤劳,惠安男人享福,原来惠安男人是不要做事的哟!”“你误会了。”陈老说:“惠安女的勤劳远近闻名不假,但他们的勤劳是有
[1图]惠安女的“奇装异服”
作者: 暂无 来源: 温州日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茛林长华中央电视台第12频道以及一些地方台正在热播电视连续剧《惠安女》,剧中惠安女奇特有趣的服饰比起一些少数民族服装更加引人注目,创造了梦幻般的迷人景观。油亮的黄斗笠,缤纷的花头巾,将眉目清秀的脸庞包裹成瓜子型,紧窄短小的上衣显露着丰腴的青春,宽大的裤筒荡漾着海风的韵味。现代女诗人舒婷曾以《惠安女子
全文:和小乍等7个乡镇的农村妇女最典型,准确地说,应该称之“惠东女”。不管“三伏天”或“三九天”,惠安女头戴清一的黄斗笠,笠边系着彩色织带,镶着彩色钮扣,紧紧地扣在下巴上,黄笠下是系结成三角形的鲜艳花头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