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词
海之诱惑
作者: 暂无 来源: 潇洒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海军   航海   条纹   诱惑   大海   服装   深蓝色   时尚   游艇   古铜色  
描述: 很多人对08秋冬的Chane成衣发布有些窝火,蓝色牛仔和海军条纹,少了几分优雅、精致和女人味。然而,追根溯源,想当年Coco Chanel女士也是以利落的短发加海魂衫裤装开始,赢得了半个世纪的辉煌。
从服饰解读湄洲女的隐秘心事
作者: 暂无 来源: 德州日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帆船头、海蓝裳,红黑裤子保平安。”这是福建湄洲女最典型的打扮。从服饰一眼就能看出,她们是一群与波涛休戚与共的渔家姑娘。大海寄托了她们的全部理想和期望。 “帆船头”又称“妈祖髻”,这是个非常有趣的头饰,大概是与大海关系过于密切,或者是每天都盼着亲人从海上捕鱼归来,湄洲女才琢磨出这样的发型来。将长发梳
全文:

“帆船头、海蓝裳,红黑裤子保平安。”这是福建湄洲女最典型的打扮。从服饰一眼就能看出,她们是一群与波涛休戚与共的渔家姑娘。大海寄托了她们的全部理想和期望。 “帆船头”又称“妈祖髻”,这是个非常有趣的头饰,大概是与大海关系过于密切,或者是每天都盼着亲人从海上捕鱼归来,湄洲女才琢磨出这样的发型来。将长发梳得像船帆一样,左右各插上一支波浪形的发卡,象征船桨;盘在发髻里的红头绳,代表船上的缆绳;一根根钗横向穿过发髻代表船上的锚……她们在头饰上寄寓了太多的情感,才这么细致地装点它,仿佛自己的一丝疏忽,就会影响亲人的平安归来。 要弄好头饰,需费不少时间,湄洲女的服装就简约多了。上身是蓝色和红色搭配的斜襟大布衫,下面是红黑两截拼成的裤子。据当地人说,蓝色比喻大海,红黑分别象征吉祥与思念。 呵呵,湄洲女的服饰里装满了她们对生活和对亲人的爱。 □黄橙

畲族服饰
作者: 暂无 来源: 畲乡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凤冠、花边衫、花鞋为畲族妇女旧时服饰的特色。头 饰解放前,畲族妇女冬夏以花布裹头,中为竹冠,缀以石珠,未嫁者否。其头饰绾发推结,领竹为冠,裸以布,布斑斑;饰以珠,珠累累,均为五椒珠。成年妇女发型梳
全文:膝,领、袖、襟均镶花边。布过去只有青、蓝二种,大多是自织的麻布、棉布或蚕丝布。现在畲族男女穿着几乎与汉族无异。拦 腰即围裙,长1尺,宽1尺5寸,镶红布拦腰头,两角钉彩带,家务或下田均系拦腰。花 鞋蓝布
滩涂·蚵壳厝·蟳埔女
作者: 暂无 来源: 石狮日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我任教的大学对面就是浩瀚的东海,下课时站在教学楼的窗口放眼望去,烟波浩淼的大海一直延伸到天的尽头,天空中鸥鹭点点,海面上渔帆片片,那充满诗意的天风海韵,我感觉并不逊色于厦大海湾,而且因为有渔船的停泊和渔民的捕捞似乎更多了一份俗世的亲切。 但一些像我这样眺望大海的人却颇为惋惜地说,这片大海不如别的海
全文:

我任教的大学对面就是浩瀚的东海,下课时站在教学楼的窗口放眼望去,烟波浩淼的大海一直延伸到天的尽头,天空中鸥鹭点点,海面上渔帆片片,那充满诗意的天风海韵,我感觉并不逊色于厦大海湾,而且因为有渔船的停泊和渔民的捕捞似乎更多了一份俗世的亲切。

但一些像我这样眺望大海的人却颇为惋惜地说,这片大海不如别的海湾漂亮,因为没有那一大片金色的沙滩,没有那一棵棵婆娑的棕榈,没有涨潮时白浪逐沙滩的生动,没有敞开胸怀让游泳者尽情嬉戏的乐趣……因为的是我们的海边是一大片滩涂,是黑色的粘稠的一踩下去两脚就深陷下去的泥巴滩涂。这片滩涂似乎阻隔了我们和大海的亲近,让我们面对大海只能远看,不能近玩。

这话让我听起来有些心疼,为什么有滩涂的大海就不漂亮呢?不,我认为它是最漂亮的!正是因为它拥有这一片广阔的、绵软的、黑色的但却蕴蓄着无限丰富的生命营养的滩涂,这是许多海洋所没有的!

这片有滩涂的大海紧挨着一个名闻遐迩的村落———蟳埔,蟳埔村拥有同样名闻遐迩的蟳埔女。但是蟳埔女为世所闻名的常常是她们繁花似锦的簪花围发饰和青色大襟衫、黑色大筒裤服饰,这些奇特的装扮使她们在海边捕捞或在集市卖鱼时像一道道美丽的风景,谋杀了多少摄影家的菲林,也掠夺了多少作家的文字。但是却很少人注意到,正是这一片“不美丽”的滩涂塑造了这一群美丽的女子,也塑造了她们美丽的家园和她们背后的美丽的城市!

是的,正是这片肥沃的滩涂,养育了泉州湾晋江出海口北岸的蟳埔村民众,也养育了泉州市区的居民。蟳埔地处江海交汇之处,蟳埔人有史的400多年来,世世代代以海为生,渔业捕捞和滩涂养殖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也是他们的安身立命所在。特别是滩涂养殖,更是他们主要的经济粮仓。东海的滩涂是海边潮间带形成的一片黑色淤泥湿地。因为江海之口是咸淡水交汇处,滩涂中微生物十分丰富,所以蟳埔人利用滩涂养殖了各种贝类(如贻贝、扇贝、蛤、牡蛎、泥蚶、缢蛏等)、海藻(如海带、紫菜等)和螃蟹。有的蟳埔人还把滩涂改造成潮差式、半封闭式或封闭式的鱼塭(亦称鱼港),养殖了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都很高的鱼类(如鲻鱼、梭鱼、鲷鱼、石斑鱼、鲳鱼、鳗鱼、遮目鱼、非洲鲫鱼等)和对虾。每天,当男人们“清早船儿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时,蟳埔女也在潮落时扎上头巾,穿上筒高及膝的雨靴,戴上塑胶袖套去滩涂养殖或采撷捕捞蛤蛎鱼虾。这片营养丰富的滩涂在蟳埔女的劳作中孕育了肥美的牡蛎、缢蛏、螃蟹和鱼虾,这些都是泉州人最爱吃的美味啊!当雨靴上还粘着黑泥的蟳埔女一大早就骑着摩托车用塑料桶或浴盆把新鲜而肥美的海鲜送到市区的菜市场,让买菜的市民挑得眉开眼笑时,她们也喜笑颜开地收获了生活的富足和快乐。

我一直在想,如果没有这一片滩涂,还有蟳埔村的发展和富裕吗?还有蟳埔女的满足和快乐吗?还有我们泉州人这么方便而现成的口福吗?

距离产生美,越近的风景却往往被人们所忽略。虽然我几次路过蟳埔村口的龙眼树和蚵壳厝走向学校大门时总是不由自主地回头凝望,对那个神奇的村落充满了好奇和想象,但惭愧的是我居然一次也没有走进过,总觉得风景就近在咫尺,反正有的是机会,但实际上我已经错过了许多美丽。

那一天中午,当《福建文学》编辑部的几位编辑来到这里时,不想再错过的我陪他们顶着火热的太阳走进了这个神往已久的美丽村子。村子里静悄悄的,水泥村道非常干净,几条狗或伸着舌头在屋前憩息,或枕着大地在打盹。村里几乎不见男人,我想也许出海打鱼去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同样名闻遐迩的蚵壳厝。蚵壳厝是蟳埔村的独特风景,这些房屋的造型和其他闽南古民居并无二样,奇特的是它们独一无二的牡蛎壳装饰。除了背面,屋子的其他三个立面都是用很大个的银白色牡蛎壳砌成的。听说这种硕大的牡蛎壳来自于海外。宋元时期,这里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古刺桐港的一部分,泉州远航船队从这里扬帆出海,把丝绸、糖、茶叶、瓷器、布匹、桐油等运往世界各地去贸易,回来时虽然也带回钻石、玛瑙、玳瑁、香料、玻璃工艺品等异域手工制品,但由于担心货物太轻遇浪容易颠覆,船员就顺便捡了许多南海群岛、印度洋、波斯湾等当地丢弃的牡蛎壳来压船。没想到回来卸下后,这些堆在房前屋后的硕大牡蛎壳就被聪明的当地村民变废为宝,用来建造这种冬暖夏凉的蚵壳厝。如今,这些奇特的蚵壳厝不仅见证了当年“海丝之路”的辉煌,也成了蟳埔村一道道亮丽的风景。你看那排列有序、凹凸有致如鱼鳞般的银白色牡蛎壳立面配上墙头、墙棱的红砖和门框、墙基的灰石,再加上垂在墙头缀着紫红色花瓣的绿色三角梅,色彩鲜明而高雅,使蚵壳厝看起来就像一座座美轮美奂的雕塑艺术作品,而拥有这一座座艺术品的村子则像一个巨大的露天艺术馆。我一直在想,是哪一个艺术家,具有这么富有创意的美学眼光,用这么质朴的材料把他们的家园装点得如此如诗如画,如梦如幻?

在几棵树干粗壮、枝繁叶茂的龙眼树下,几个蟳埔阿姨正在一只大筐子上开牡蛎,她们用一把刀子撬开牡蛎壳,掏出肥软的牡蛎肉放在一个盆里,把牡蛎壳丢在另一只筐里。她们做得很专注,来往的客人并没有影响她们手中的工作,也许她们想赶在下午时把开好的牡蛎挑到集市上去卖个好价钱。我看她们虽然人到中年,而且就在家门口劳动,但头上依然盘着发髻,团着花围,插着骨簪。花围上多是雪白的玉兰花、栀子花、茉莉花和鸡蛋花,香喷喷的,配上几枝艳丽的绢花,素雅而动人。听说村里有几个年轻女子很漂亮,常常成为许多杂志或广告牌的形象代言人。可是我见不到她们,估计是到滩涂上干活去了,想一想也是,大白天怎么能见到以勤快著称的年轻蟳埔女呢?但我能想象得出,在那一片黑色的滩涂之上,有一群喜欢戴花的年轻蟳埔女扭着她们柔曼的腰肢,轻盈地在淤泥中上上下下地劳作,远远望去,就像一只只美丽的白鹭在海面上翩飞起舞……

每当我吃到味道鲜美的牡蛎煎、炒花蟹、椒盐缢蛏、清蒸扇贝、白灼虾等等让你垂涎欲滴的泉州名菜,我就想到东海边的那一片滩涂,以及滩涂上那一群美丽的白鹭。我一直执拗地认为,正是因了那一片滩涂,我们学校对面的这一片大海才尤其的漂亮!

哦,我心中的那一片滩涂……

旅人心语
作者: 暂无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走出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误区 上海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在1980年就提出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观念,救出了平遥,之后又有了周庄有了西塘。现在这些地方都获得了很好的保护,并且还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近访阮仪三教授,他说,近年我们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带来一些深刻的问题。我保护了平遥、
全文:以“保护”作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目的,而不是盲目“开发”。比如,周庄,它将旅游门票收入的1/10用来保护古镇,改善了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改善了河网的水源质量。这就是良性的,保护
走读畲乡
作者: 暂无 来源: 温岭日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文/图 张明辉畲族又称山哈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以歌代言,以歌为乐。畲族的服饰、婚嫁、宗教、图腾,无不显示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史载,畲族在隋代就在我国南方闽、粤一带生活,是开发这一地区的土著民族。“畲”字,来历很古老,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畲,烧榛种田。杜甫曾云:“瓦卜传神语,畬田费火耕。”畲族种的
全文:着一个大大的“喜”字,四方桌上摆着自酿的米酒,耕作用的农具闲散在各个角落,空气里弥漫着松香与油籽的味道。人们起哄着看新郎新娘对拜,喝交杯酒。在天井里,一道七的阳光翻越墙头,落在了新人们的脸上、身上
客家文化的精彩呈现-——何葆国《石壁苍茫》印象
作者: 暂无 来源: 福州日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马建荣 何葆国用一部情感大戏,再一次艺术而生活地抒写和凝练了客家文化与客家精神。 何葆国以“客家祖地”福建宁化石壁村为背景的长篇历史小说《石壁苍茫》(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第一版),一经
全文:■马建荣 何葆国用一部情感大戏,再一次艺术而生活地抒写和凝练了客家文化与客家精神。 何葆国以“客家祖地”福建宁化石壁村为背景的长篇历史小说《石壁苍茫》(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第一版),一经
想秋浦
作者: 暂无 来源: 都市晨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文/郭丰年 去秋浦河已多次了。每次回来总想写点关于她的文字。但每每都被周边的琐事所打断。昨晚,从梦中醒来,脑子里忽然闪出秋浦河的影子,她的美丽让思绪如电影回放般一幕幕呈现。 夕阳斜照,暮霭升腾,秋浦河涂上了一层金黄色。而当皓月探出山头,便有白鹭留恋于河面。暮色笼罩之下,秋浦河像极了一匹淡墨色的绸缎,
全文:的哀愁,可惜呀,秋浦河载不动,他的愁。 不明了秋浦河的前生,乘筏看秋浦河,真是别有一番楚楚动人的景致。秋浦河上,两岸古木森然,如冠似盖。峻峰林立,峨然挺拔。水天一,如黛似碧。山风徐来,幽水微澜。河底
那飘动的簪花围
作者: 暂无 来源: 石狮日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浩浩夕光下,海风刮过滔滔海面的千帆万樯。云霞下,是谁闪动着绰约的身姿,融入归航的帆影之中?当缠绵悱恻的《行船歌》柔婉地在古老的港湾响起,急切的呼喊、嘈杂的脚步踏着涨潮的涛声,渐行渐近,仰头眺望,在这充满动感、色彩清丽的画里,是泉州湾畔的蟳蜅女,迎接远海归来的船只…… 蟳蜅女,不论是唇红齿白的女儿,
全文:

浩浩夕光下,海风刮过滔滔海面的千帆万樯。云霞下,是谁闪动着绰约的身姿,融入归航的帆影之中?当缠绵悱恻的《行船歌》柔婉地在古老的港湾响起,急切的呼喊、嘈杂的脚步踏着涨潮的涛声,渐行渐近,仰头眺望,在这充满动感、色彩清丽的画里,是泉州湾畔的蟳蜅女,迎接远海归来的船只……

蟳蜅女,不论是唇红齿白的女儿,抑或是中老年的渔女,凭她们独特的装束,泉州一带的人都亲切地称她们是蟳蜅阿姨。提起她们,从东海吹来的海风,夹裹着她们头饰上的花香便扑面而来。依托大海的背景,她们活得泼辣、潇洒和自在。到蟳蜅渔村走走,处处可读到她们的故事,每个蟳蜅女,终身抒写着勤劳与美丽,把柔美与刚强两字烙在生命里。

一年四季八节,在古城泉州的大小市场,四处可见勤劳能干的蟳蜅阿姨:着一袭青蓝色的衣衫,宽筒裤,耳垂上戴的“丁坠钩”环左右晃动;纤细的身板压着沉沉的鱼筐,似一行轻盈的飞雁。一路走来,最为迷人的是阿姨们脑后一个个姹紫嫣红的“簪花围”,映照着阳光,缤纷成一派霓霞,点染在市井人间。

不妨仔细瞧瞧吧:那长长的青丝,被轻巧地梳到脑后,绾成一粒螺旋形的圆髻。—支月白色骨簪,横插其间。一枚枚雪白的茉莉花、鹅黄的玉兰花、银色的素馨花,含露乍开的含笑花被丝线穿缀成一串小花环,层层地环戴在圆髻的外围,温柔缱绻地依偎在阿姨们的脑后,四周又突出地插上粉色月季、莹莹的绢花,方寸之间,构成一团珠圆玉润的“簪花围”,在阿姨们头上绽放着缤纷色彩。一个个阿姨,站成了一座座流动的“花园”。

从戴云山脉滔滔奔来的晋江水,沿着婉蜒的海岸线,蓦然扑向浩瀚的大海。蟳蜅渔村,就站立在江与海湾交叉之旁,面朝大海,朝夕与天风海色相伴。遥想宋元时期,当一艘艘从世界各个角落缓缓驶来的“番船”,鱼贯地进入泉州湾内的刺桐港,必将从蟳蜅渔村前经过;世代的蟳蜅女,见过这壮观的场面。青苔斑驳的古渡口、香火袅绕着的古庙宇,蚝壳砌就鱼鳞般的图案装饰在宅厝的墙面……凝聚着历史动态也散发着悠久的文化信息。

晨曦、潮汛、风帆、落日,是蟳蜅渔村人永远看不完的景物。脚下,江水和海水交融出的咸淡水,此消彼长滋养出丰腴的海产品。一年四季,那捕不完捞不尽的鲜鱼生虾活蚝猛蟹,无不从蟳蜅女手中流向侨乡人的生活,浸透了温馨与甜美。

大海边上的儿女,注定终其一生与大海相依共存。海是哺育蟳蜅女的源泉,海也练铸了她们男儿般的精魂———何惧“一旦投入大海,便是波涛一生”,摇着橹桨,划开闪闪的波光;在或高或低的滩涂上,一个个卷起裤筒弯下腰肢,忙碌地采收牡蛎,烂泥裹踝上膝盖,汗水流淌在绯红的双颊……但她们会不时站起来梳理鬓角与罗巾竹笠下的“簪花围”。辛苦的劳作中,依然不忘美的打扮。

涨潮了,远海捕捞的男儿回来了。船上满载着肥硕鱼儿、丰收的喜悦和蟳蜅阿姨的企盼。阿姨们肩挑手抬着活蹦乱跳的金鳞鱼甲,忙碌成一组立体的、形态不一的劳动群体景象!

当耳畔传来了鸡鸣,尽管窗外还是雾帘幕垂,但她们便开始插花绾髻,张罗扁担围垫,挑起鱼篓筐进城卖鱼了。

有时,我想,注视过城中女子的蟳蜅阿姨们,面对华裳、丽鞋、佩戴项链首饰,可曾心动?每当劳作归来,青灯下,双手抚摸着糙裂的肌肤、厚硬的老茧、龇口裂嘴的脚趾头,可曾抱抱怨生活的不公平?即便是有男儿般的意志,也可会有脆弱无奈的时候,女人毕竟有着本能的纤细柔情……

在她们的心中,是不是认定攀比与模仿是不现实的?对美的向往与追求,不是所看到的,而是自己所能做到的,在古城的闾巷仄里,随处可见花影摇曳,这人心与花意,不正是蟳蜅女演绎了天地间的纯美与追求?不正是她们的香魂熏染了街巷与生活?

我曾深深地思索过蟳蜅阿姨:她们那不羁的生命,自由的心灵;艰苦了一生,也尊严了一生。翻开历史久远的一页,我看到她们蔑视和反抗封建礼教,放开天足走四方;我知道,在那荒唐的年代,有人强制她们解发髻、剪长发,换“大裾衫”为“对襟衣”,而她们回答的却是“改了装我们就不是蟳蜅女了”,人需要美劳动也需要美,这是任何人也禁锢不了的。时至今日,每一次来到蟳蜅渔村,我依然看到,理解生活、谋和生活、也主宰和美化生活的蟳蜅阿姨们,脑后一团团“簪花围”和着鲜艳夺目的衣饰与一张张笑脸,忽闪忽闪地飘晃在乡间、海滩与大海间……

你说你的眼里有一片海
作者: 暂无 来源: 民主与法制时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2008年9月,著名军旅画家王利军的代表作《惠安女》被文化部选中参加神舟七号遨游太空。王利军为人所知,在于他的军旅绘画。而在军旅绘画以外,王利军的《惠安女》系列正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从画
全文: 2008年9月,著名军旅画家王利军的代表作《惠安女》被文化部选中参加神舟七号遨游太空。王利军为人所知,在于他的军旅绘画。而在军旅绘画以外,王利军的《惠安女》系列正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从画
< 1
Rss订阅